生态水利工程技术与生态流量暨第一届生态水工学学术论坛

生态水利工程学专委会承办的中国水利学会2020学术年会“生态水利工程技术与生态流量暨第一届生态水工学学术论坛”分会场会议成功召开

  2020年10月20日,由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委会承办的中国水利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生态水利工程技术与生态流量暨第一届生态水工学学术论坛”分会场成功召开。

  会议采取线上直播会议的形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李锦秀做开场致辞,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所所长助理室主任、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委会秘书长赵进勇及长江科学院水环境所室主任赵伟华进行大会的主持。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李锦秀作开场致辞

  会议特邀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石秋池主任、水利部三峡司张云昌巡视员、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李红举研究员、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巢湖研究院朱青院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世岩教高等专家分别以“对‘基于自然的水资源解决方案’的理解”、“江湖关系研究”、“以水为核,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关于水利工程优化布局与水生态环境修复的若干思考”、“分区分类的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确定方法和阈值研究”为主题进行了观点分享,为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及宝贵经验。

  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石秋池主任作《对“基于自然的水资源解决方案”的理解》特邀报告

水利部三峡司张云昌巡视员作《江湖关系的历史和未来》 特邀报告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李红举研究员作《以水为核,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特邀报告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巢湖研究院朱青院长作《优化水利工程布局与调度助推河湖生态修复与保护》特邀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世岩教高作《分区分类的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确定方法和阈值研究》特邀报告

  会议邀请陈炼钢主任、渠晓东主任、纪道斌院长、王建国主任、赵伟华主任、李贵宝教高、马以超院长、袁兴中教授、赵敏华教授、胡鹏主任、白静博士、黄小镜院长、张晶教高、王海锋主任、郭巍教授、赵进勇教高等16位专家以“生态水利工程技术、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河流生态廊道自然化修复、河湖水环境系统治理、河湖长制、河湖水系连通、河湖健康评估”主题,围绕各自领域的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开拓了学术视野。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陈炼钢主任作《鄱阳湖湿地生境模拟及生态水位调控》交流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渠晓东主任作《河湖健康评估技术研究进展》作交流报告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纪道斌院长作《三峡水库日调节诱发的干流重力波及支流库湾振荡现象》交流报告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王建国主任作《粤港澳大湾区受损河湖水生态修复全过程监测评估技术及应用》交流报告

长江科学院赵伟华主任作《三峡水库淤积物理特性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交流报告

中国水利学会李贵宝教授作《河长制与乡村振兴》交流报告

浙江省中浙生态科技研究院马以超院长作《城市湖泊跨界治理实践与思考》交流报告

重庆大学袁兴中教授作《生命之源—基于生物多样性提升的河流生态系统修复》交流报告

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赵敏华作《水系统治理的水生态空间—上海深圳等城市为例》交流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胡鹏主任作《我国河湖生态流量达标评价方法与达标现状研究》交流报告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白静博士作《生态流量水文学估算方法对比研究——以重庆市临江河为例》交流报告

遵义市水勘院生态分院黄小镜院长作《生态水利工程案例分享交流》交流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张晶教高作《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SL/T800-2020)解读》交流报告

《水利水电技术》杂志社王海锋主任作《水利核心期刊写作要点》交流报告

北京林业大学郭巍教授作《东南滨海小平原城水适应性的传统与转变—以福州为例 》交流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工学专委会赵进勇主任作《生态水工学理论技术进展》交流报告

  本次分会场直播间观众达千余人次,气氛热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本次会议积极推广生态水利工程学的先进理念、理论和技术方法,促进建立研究、应用与管理机构的合作关系,致力于"产-学-研-用-管"全链条式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平台,努力促进人水和谐共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0
2020-10-22

上一篇:京津冀

下一篇:水利史

会议议程

历届回顾

显示全部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