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水利学会拟对成果“复杂通航水流条件排桩整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南水北调中线水质智慧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组织评价。
根据相关要求,现对成果名称、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公示期为2022年6月1日-6月8日。
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可提出异议。异议意见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单位异议的意见要加盖公章,并明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个人异议的意见要署真实姓名,并附个人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异议意见请寄送中国水利学会学术交流与科普部。
联系人:颜文珠
电话:010-63203260 010-63202154(fax)
通讯地址: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6号,中国水利学会
邮编:100053
附件:1.“复杂通航水流条件排桩整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相关成果信息
2.“南水北调中线水质智慧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相关成果信息
中国水利学会
2022年6月1日
附件1:
成果名称:复杂通航水流条件排桩整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主要研制人员名单
序号 |
姓名 |
技术 职称 |
工作单位 |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
1 |
吴小龙 |
工程师 |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作为项目法人,负责工程建设和运营,组织重大技术方案审查,充分发挥业主统筹协调主导作用,引进核心技术,监理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对成果主要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
2 |
王建平 |
正高级工程师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将排桩整流技术成功应用于大藤峡船闸下游口门区通航措施中,改善了处于峡口、弯道扩散流的口门区及连接段的船舶通航条件,节约了工程投资。 针对红花水电站二线船闸(2000t级)下游船闸口门区通航水流差的问题。 |
3 |
陈 良 |
高级工程师 |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组织整体方案研究制订、试验验证、技术管理、审查,组织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研究制订船闸优化施工方案,有效控制工程质量和安全,缩短船闸完建工期,减少了对通航的影响。 |
4 |
张金明 |
高级工程师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针对大藤峡船闸通航标准高、汛期库区通航水位低、上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差、通航难度大的难题,开展了排桩整流技术机理研究,并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大藤峡船闸上游口门区通航措施中,改善了处于峡口、弯道扩散流的口门区及连接段的船舶通航条件,降低了施工强度,节约了工程投资。 |
5 |
黄春华 |
高级工程师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对传统通航整流技术进行梳理,整合完善了排桩整流理念,指导排桩方案的布置及优化。 |
6 |
王 斌 |
工程师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研究排桩整流技术机理,完善排桩在水动力方面相关理论研究。
|
7 |
陈规划 |
高级工程师 |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现场应用实施的技术问题管理 |
8 |
赵光辉 |
高级工程师 |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督促全过程施工质量控制,加强现场管理,加快透水排桩施工进度,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施工安全。 |
9 |
张艳艳 |
高级工程师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将排桩整流技术应用于工程排涝对潮汐河口区往复流航道通航领域,针对该工程衍生出“W”型排桩整流措施,解决了工程建设对潮汐河道船舶通航影响,取消围堰,节约投资。 |
10 |
李 艺 |
高级工程师 |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检查现场技术应用实施运行要求。 |
11 |
黄天宝 |
高级工程师 |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督促现场技术应用实施质量、进度。 |
12 |
潘明鸿 |
高级工程师 |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参与前期方案研究与论证、中间过程实施、验收,负责实施过程安全监督。 |
13 |
李锡佳 |
高级工程师 |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现场应用实施的技术问题管理。 |
14 |
覃建标 |
高级工程师 |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协调现场技术应用实施合同处理。 |
15 |
罗海强 |
工程师 |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现场应用实施的机电、金结技术问题管理。 |
附件2:
成果名称:南水北调中线水质智慧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武汉大学、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河北工程大学、水利部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
主要研制人员名单
序号 |
姓名 |
技术 职称 |
工作单位 |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
1 |
曹洪波 |
正高级工程师 |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
本成果的项目负责人,明确研究思路、制定总体方案、组织实施技术攻关、系统集成和推广应用 |
2 |
尚宇鸣 |
正高级工程师 |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
本成果主要技术负责人,主要负责项目策划、课题组织实施。主持完成课题编写大纲、专家咨询、研究报告编写及政策文件起草 |
3 |
龙岩 |
讲师 |
河北工程大学 |
本成果主要完成人,负责突发事件应急调控处置技术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相关章节,统筹各项目、课题的协调工作 |
4 |
王树磊 |
高级工程师 |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
本成果主要完成人,负责水流-水质-藻类模拟预测技术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相关章节 |
5 |
王英才 |
正高级工程师 |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
本成果主要完成人,负责中线水质监测体系优化及藻类智能在线监测设备研究 |
6 |
张同颖 |
正高级工程师 |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
本成果主要参与人,负责全链路思维的处置预案库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相关章节 |
7 |
农翕智 |
讲师 |
武汉大学 |
本成果主要参与人,负责藻类-水质预警模型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相关章节 |
8 |
高英 |
正高级工程师 |
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本成果主要参与人,负责多决策支持综合管理平台开发及应用 |
9 |
谈采田 |
正高级工程师 |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
本成果主要参与人,参与水质多层级多业务协同管控平台研发及相关应用 |
10 |
庞晓岚 |
正高级工程师 |
水利部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 |
本成果主要参与人,参与水质多层级多业务协同管控平台研发及相关应用 |
11 |
王超 |
高级工程师 |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
本成果主要参与人,参与总干渠水质自净系数预测模型构建及相关报告撰写 |
12 |
梁建奎 |
高级工程师 |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
本成果主要参与人,参与水质信息共享机制构建及相关报告撰写 |
13 |
毕永红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本成果主要参与人,负责干渠藻类异常增殖机制研究及相关报告撰写 |
14 |
廖卫红 |
正高级工程师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本成果主要参与人,负责应急调控技术及水质多层级多业务协同管控平台的工程应用 |
15 |
彭玉 |
高级工程师 |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
本成果主要参与人,参与浮游藻类和着生藻类智能在线监测设备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相关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