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渐行渐近

0
2005-06-16 15:34
(2005-06-13 科学网)中水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再生水。沿用日本的说法,自来水叫“上水”,污水叫“下水”,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的,就被称作“中水”。

专家指出,中水利用可以开源节流,实现污水和废水的资源化、无害化,是保护环境、防治水污染、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以作为地下水回灌用水,补充超采严重的地下水。那么现实应用中,中水离我们还有多远呢?

中水实践缺乏配套政策支持

薛孔宽,北京新型材料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同时担任中国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多年来在山东、福建、广东、上海等地进行生态人居示范区规划建设,并应用生态工程技术处理污、废水,实现中水的合理利用。“我们主要是采用生态系统工程的方法,就是说利用自然和人工湿地的自净能力,根据社区具体情况采用生态设计办法,不用高的能量投入,使污水达到一定标准,可以安全回到景观中。包括粪便水在一些项目中一样处理得很好!”

目前,他们主要针对一些新规划建设的社区在做一些示范工程,对老的小区改造还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条件去考虑,而且在他看来,老的小区不仅缺乏配套设施和条件,更主要的是没有支持改造的经济基础和管理机制,能否实施污、废水处理和中水回用还是个大问题。新规划建设的小区,可以按照他们成熟的生态工程技术途径,进行污、废水处理和中水利用,即在充分利用自然界净化功能和处理能力的基础上,适度应用工业化水处理技术和设备,予以必要的辅助配合,“因为自然界本身就是大的净化体系,我们要重点考虑怎么利用好它!”

有些城市很支持他们在城市居住区建设中,实施这种污、废水处理和中水回用技术。珠海一个社区,经过生态工程技术处理的污、废水,可达到直接排放到自然河水里去的标准。厦门远郊一个社区,经过同样处理的污水、废水,可在居住区内循环利用,基本做到零排放。薛孔宽对中水处理前景非常乐观,他说:“用生态工程的方式来处理可再生水,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一些主要以设备处理中水的同行还在向我们学习。”

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第一副主席王如松表示,污水处理应将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生态工程和环境工程相结合,利用污水本身含有的一些能量,因类制宜地进行处理、回收和利用。比如社区的化粪池通过一些结构性改造,在社区内就可以使其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颜色、气味基本达标,即使N、P有些超标,也可作为绿化用水在小区内回用,其余再排到下水管道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这将从量和质上大大减少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压力。

但这种生态工程方法目前在体制上还不配套。他们在为一些小区做生态工程设计时,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的态度是:用中水好是好,但不管水清水浊都要交污水处理费,我还管它干吗?薛孔宽补充说,在上海,即使小区把污水都处理和回用了,仍然要交排污费。另外只要市政管道铺到,即使污水处理得干干净净,仍要排入污水管道。“这就是说,整个大体系还不协调,这个大体系是在过去一些产业政策和建设政策下形成的,在当时工业革命时期是科学的,但在现在生态文明情况下,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就不完全科学了。这还需要国家政策进一步配套,否则一些新理念、新技术在旧管理体系下就很难推广。”

薛孔宽参与的一些工程项目,同样缺乏政策支持,现阶段主要还是依托一些有远见的发展商的开发建设需求。这种生态工程技术前期可以节省投资,将来可以节省运行、管理费用,从各方面都给发展商和居住者带来利益,能让发展商和居住者感觉到好处。对国家的节水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有重大意义。据称利用生态工程技术方法,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不用常规中水处理设备。

北京部分景观用上了中水

北京中水应用正在起步

北京市中水处理是什么状况呢?记者找到成立刚一年的北京市水务局,水务局宣传处一位工作人员推荐记者找北京城市排水集团,该公司的子公司――北京京城中水公司总经理霍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霍健介绍,1987年北京市发改委、市规划委及市建委就联合出台文件,要求在建的5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要有再生水、中水设施,新建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应有中水循环设施。

北京市从1987年起进行过一些再生水回用项目,主要是在社区处理生活污水然后回用,由于规模、成本等因素限制,没能形成一定规模。

1995年,北京市又制定了《北京市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总体规划》,并明确要求:全市新建道路,只要规划有再生水和中水管线的,必须与道路同步建设。

1999年下半年,北京市上了一个较大的再生水回用项目――高碑店污水厂水资源化再利用工程。

2000年7月,刚刚成立的北京市排水集团,开始负责北京市城市污水再生回用设施的建设、开发利用及经营管理。因业务发展需要,2004年北京京城中水公司成立,使全市目前再生水回用率达到25%,计划到2008年达到50%。

霍健给再生水利用的排序是:工业用水、河道景观补水、园林绿化、道路冲刷、冲厕、洗车、施工等。

今年5月1日,北京市特别下达《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其中明确规定再生水作为水资源来调配。这一点在霍健看来非常重要,用再生水替代自来水,是缓解北京水资源紧张的积极举措。

“目前从技术上来说,已经很成熟了,甚至把中水处理到可以饮用的标准,就是达到人体可接触的程度!”但霍健也承认,实际上的应用并没达到这种程度,一是没有财力支持,另外现在用水形势也没紧迫到这种程度。

中水源于污水,有些人从心理上难以接受。霍健认为,应对此加大宣传力度。“我们是严格遵循水质标准的!”他们公司办公楼里使用中水冲厕,院子里景观绿化也使用中水,记者并没在这里感到异样。

霍健也强调,相比一些小区的“小再生水”,他们“大再生水”的水质要求更加严格,不光自己天天化验,集团包括其他社会监督部门也时常过来检测。

他们从2002年建设的酒仙桥再生水厂,一开始就尝试用中水浇灌各种树木,包括作为喷泉用水,去年这里被评为北京市花园式单位,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水使用单位。

北京京城中水公司同时与北京市水务局节水办达成协议,凡北京市三环、五环间的小区,够得上他们所铺设管线的,使用他们的大再生水,够不上管线的,要自建中水处理回用装置。公司目前还在继续进行一些再生水厂建设和管网铺设。今年开建的就有清河再生水厂和北小河再生水厂,这里之前都有污水处理厂。北京市现在规定,所有污水处理厂都要建再生水厂。

该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王红革介绍,目前三环到五环之间的60多个住宅小区(含高档小区),二环、三环、四环一带的40多家洗车行,都与该公司签订使用再生水的协议。由于没有管线,每天有送水车不停地为这些洗车行运送中水。今年5月,东四环50万平方米绿化带、四惠桥―四元桥中心绿化带以及朝阳区78条道路的专业清扫保洁,都用上了再生水。

在今年6月5日,北京排水集团在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举行“污水处理厂市民开放日”活动,不少市民积极响应,感叹“污水浑身都是宝”。他们呼吁尽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改善水环境,加快再生水的推广使用。

再生水是否进入北京市二环,现在管理部门还没下决心,因为“城里”改造难度大,成本很大,引入后主要也就是节省冲厕用水。“现在再生水主要用作生态景观环卫用水,实际上这一项就能为北京节约大量自来水!”霍健说。

那么作为生态景观单位的圆明园,是不是可以使用他们的中水呢?

“圆明园用哪儿的水我不知道,但2003年我们再生水准备经过这里时,他们要求让他们免费使用,这个条件我们接受不了!”霍健的回答让记者大感意外,当时在圆明园采访时,为了为铺膜辩护,又或许是真不知情,很多员工都说圆明园太缺水了,都不知道从哪儿引水。却不知曾有送上门的中水他们不要。

按北京市规定,中水价格1元/吨。据悉北京市的综合水价在2004年调整前为4.07元/吨,2004年调整后为5.04元/吨。

而且《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要求,景观环境用水应当是雨水或再生水,不得使用自来水。

2003年建交,他们的中水管道计划穿过圆明园,穿过后帮圆明园把走过管道的路恢复好,为圆明园形成再生水管线。圆明园的河湖补水、园林灌溉都可使用再生水,而且不管需要多少量,他们的中水都可满足。但几次都没有谈下来,最后管道只走到圆明园北门外。

“中水处理和使用,更大程度上是公益事业,特别现在是刚刚起步阶段,管网还没铺好,基础都没有打好,不像自来水、燃气等都有上百年、几十年的历史了。怎么可能一下形成市场呢?”霍健说,“现在政府不投钱,用水单位也不愿意投钱,收费机制不健全,水费收不上来,光靠企业上哪儿弄钱建设?”

霍健认为中水使用目前的障碍因素,一是管线不到位,二是理顺目前运营、管理和收费机制难,三是中水更多作为公益事业,起步阶段更需政府在管线建设方面加大投入。

王如松表示,中水在圆明园没能利用,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北京市缺乏流域水生态规划和对水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建设、补偿计划。北京不光缺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市野生植被、开放空间、水源涵养和气候调节等自然生态需水,特别是湿地和地下水补充所需水,更是十分缺乏。

生态学上循环经济的概念认为,应让自然资源在系统中整合、协同、循环、自生,在环境影响与破坏最小的前提下,为城市居民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最大生态服务。王如松指出,如果从一河之隔的肖家河再生水厂每日引进深度处理中水2万立方米,在园区内选择一片荒地做人工湿地处理,每年可供园区景观安全用水700万立方米以上,作为国家遗址公园和首都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费可由市政府统一支付。还可将清河污水处理厂的全部尾水及周边社区生活废水、雨水引进圆明园和奥运公园的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并进一步引进城内,将北城和西北郊的水系连通,实现地表水的中循环和全市水系的大循环。

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有关中国水务的新闻发布会上,面对严峻的缺水、水污染形势,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建设部拟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行动:推广建筑和住宅小区雨水收集、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加快创建节水型城市的步伐;加快推进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市场化进程和监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推行区域水业发展规划,统筹解决城乡供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创立城镇地下管网达标体系,减少水漏失率和提高污水收集管网配套率,尽快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

具体效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