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可不是因为这几年北方干旱才想起来的

2003-07-10 09:31
许新宜

南水北调,21世纪我国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超大型工程,在酝酿了将近50 年之后,终于从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进入准备实施阶段――南水北调有盼头了

6月5日,水利部在北京召开记者通气会,就社会各界关心的南水北调工程的有关问题作了介绍和说明。本报在6月6日一版刊登消息后,许多读者来信、来电,希望能更多地了解有关的背景情况。为了满足读者的要求,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的负责人。
提上国家议事日程

“南水北调,可不是因为这几年北方干旱才想起来的”,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以下简称调水局)副局长许新宜,指指身旁的副总工程师韩亦方说,“刚开始接触这个工程时,她还是个小丫头,现在已经成老太太了。”在今年调水局组织考察时,有一位地方领导同志说,这些年来,他们已经接待过80多批各类南水北调工程的考察组……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就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此后的几十年间,围绕南水北调这一战略构想,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勘测、规划、研究和论证工作,尽管有起有伏,时急时缓,但从未中断。

80年代以来,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年甚一年,南水北调工程被提上了国家的议事日程。工程实施的设想相继写进了党中央文件、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九五”计划。1995年6月,国务院召开总理办公会议,专门研究了南水北调工程问题。在多年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南水北调工程论证报告》和《南水北调工程审查报告》在3年内先后完成,并上报国务院。

与此同时,北方地区,特别是京、津、华北地区的水荒,步步紧逼,日趋严重,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显得愈发紧迫。南水北调不能再耽搁了。北方实在是太干渴了。

我国水土资源的自然分布,本来就极不均匀。南方水多地少,北方水少地多,与人口及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北方人口占全国的37%,土地占45%,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2%。从80年代开始,海河、黄河流域的干旱,已经持续了20年。而长江平均每年有近1万亿立方米水东流入海。

那些缺水的地方也想了很多办法。为了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他们不断挖掘本地水资源潜力,同时也被迫付出了牺牲环境的沉重代价。地表水的过度开发,造成河流干涸。1997年,黄河下游利津河段断流时间长达7个多月,海河流域许多河流的中下游常年处于断流状态。大量超采地下水,引起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许多环境问题。

专家提供的数据表明,海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全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48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5.7%。今年北方大旱,随处可见龟裂的土地。京、津、华北地区用水更是频频告急。河北境内的白洋淀,5月上旬已经干淀。6月中旬,天津市采取了紧急措施,压缩部分供水指标,菜田停止供水,关闭所有洗车业;加强洗浴用水管理,无节水措施的暂停营业;未经批准,严禁开采地下水。对一个直辖市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

根据预测,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北方地区的需水量仍将继续增长。到2010年前后,如遇连续干旱,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华北地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用水有可能出现硬缺口。对这些地区来说,必须长期坚持节约用水,充分发挥本地水资源潜力,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调整产业布局。但是,要从根本上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南水北调工程势在必行,再也不能耽搁了。

工程总体格局形成 南水北调是个什么样的工程?

经过几十年研究和论证,它的总体轮廓已逐渐清晰,即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形成南水北调西、中、东三条引水线路。

铺开一张工程示意图,许新宜介绍了西、中、东线工程的基本路线和供水目标。
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的大渡河、雅砻江和金沙江的源头河段,向黄河上游调水,补偿黄河水资源的不足,缓解西北地区干旱缺水的问题。
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干流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全线自流,在郑州西穿过黄河,输水到北京、天津。重点解决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及天津等沿线城市的用水,并兼顾农业和其他用水。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河道逐级提水北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后可自流,终点天津。主要解决苏北、山东和河北东部的农业用水、津浦铁路沿线及胶东的城市缺水问题。

这三条线路各有合理的供水范围,又可以相互补充,最终目标是实现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和内陆河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南水北调有没有时间表?

西线、中线和东线工程,哪个先开工呢?调水局的工程师告诉记者:优先考虑中线和东线。因为这两条线的前期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工程难度是我国当代技术经济能力可以承受的,如近期内实施,可以直接缓解京、津、华北地区的水资源危机。

据专家介绍,南水北调的三条线路之间相互联系,是一个整体,三者之间可以互为补充。比如,中线和东线工程先行建成,可以替换出黄河下游的部分引黄水量,黄河上、中游可以增加供水量。而西线工程建成后,如果汉江发生干旱,向北供水量不足时,也可以从西线得到补充。

“那么中线和东线是同时开工,还是有先有后?”

许新宜回答这个问题时出言谨慎,“我们设想争取中线和东线同时立项,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谁先具备条件,谁先开工。”但他马上又补充道:“即使中线先开工,也很可能是东线先通水。因为,江苏省内的江水北调工程已经干了近40年,水已经送到连云港和徐州。而东线工程的黄河以南部分,就是要在江水北调工程的基础上扩大和延伸。因此,东线工程相对来说工期较短。”

记者继续追问,中线和东线的开工和通水有没有大致的时间表?

许新宜字斟句酌:“如果经过努力,南水北调工程能够列入国家‘十五’计划,按照6―7年的合理工期考虑,2010年前后通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对工程的复杂性不可低估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基础设施工程。它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仅中线和东线主体工程的输水线路,就长达2600多公里,工程投资约1000亿元,涉及7个省市、数亿人口,不仅在工程技术上,而且在输水区和受水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利益协调以及环境影响等诸方面都面临一系列挑战。因此,对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复杂程度不可低估。

好在我们已经有了50年的积累,各方面的专家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仅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为例:调水对长江河口地区的影响,对受水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影响,对临近海域和沿线湖泊水生生物的影响等,经过专家们的实验研究,都有了明确的认识和结论。

关心南水北调的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疑问:长江遇到枯水年会不会无水可调?南水北调的水质能否达标?水价高不高,老百姓能不能用得起?工程的安全有无保证……

专家解释说,“南水北调重点是为了解决北方地区枯水年的缺水问题,现在初步确定的年调水量是多年平均值,而每年的调水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多可少。就中线而言,汉江和北方同枯的概率不高,如果把黄河也考虑进去,则概率更低。而且中线工程将加高丹江口水库的大坝,增加100亿立方米的库容,这样就可以丰水年多蓄水,枯水年多调水了。”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百年大计,必须从长计议,全面考虑。有不同观点的交流,才会有更深入的研究和反复的论证,才会使南水北调的规划和设计更科学、更周密。

眼下,调水局正集中各路专家,抓紧开展北方地区水资源总体规划工作,通过深入分析,确定北方地区的缺水量、缺水性质、缺水地区分布,确定南水北调的调水规模,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长江水何时才能淌过家门口?干渴的人们眼巴巴地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