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风采查看更多
   

袁喆

学历: 博士研究生
学位: 博士
专业方向: 水文学及水资源
专业技术职务: 工程师
工作单位: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获重大人才培养奖励计划、基金资助项目情况
序号 年度 项目名称
1 2018-2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气候变化下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亏缺特征变化及其对旱灾风险影响评估研究
2 2017-2018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类项目——人类活动影响下洪湖湿地生态干旱演变机理研究
主要科研经历及贡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气候变化下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亏缺特征变化及其对旱灾风险影响评估研究(2018年至今)

作为项目负责人,揭示冬小麦生育期内水分亏缺特征变化,构建冬小麦旱灾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气候变化对旱灾风险的影响。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大范围干旱监测预报与灾害风险防范技术和示范项目专题“生态因旱缺水风险动态评估技术”(2018年至今)

作为专题负责人,揭示生态旱灾风险孕育机理,研发基于干旱过程响应机理的生态旱灾风险动态评估技术。

3.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类活动影响下洪湖湿地生态干旱演变机理研究(2018年至今)

作为项目负责人,构建湿地生态干旱评价模型,识别洪湖湿地生态干旱演变特征,定量解析主要人类活动对洪湖湿地生态干旱的影响。

4.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流域未来干旱变化趋势预估(2017年至今)

作为项目负责人,提出基于供需水关系的综合干旱评价方法、基于统计特征的气候模式评价方法,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干旱的影响。

5. 中瑞水利合作项目--Jinsha River Basin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and Risk Management under Changing Climate(2016-2017年)

作为专题负责人,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金沙江流域洪旱事件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6.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与风险评估技术(2012-2015年)

作为专题负责人,研发流域水均衡模型和水资源演变归因识别技术,并参与气候变化对中国需水量影响评估、气候模式评估和订正等研究。

7.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新疆适应气候变化的水资源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2013-2016年)

参与阿克苏河流域实时旱情监测、预估技术与旱灾应急响应对策专题研究,协助课题负责人提出阿克苏流域干旱监测与预警技术。

8.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我国旱涝事件集合应对战略研究(2012-2015年)

参与“洞庭湖地区旱涝事件集合应对战略研究”课题研究,协助课题负责人完成洞庭湖与长江来水变化对旱涝的影响分析和整个项目的集成。

9. 水利前期工作项目--水利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适应性对策研究(2013-2014年)

参与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安全的影响研究,协助项目负责人构建水利保障供水安全能力的评价方法;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的非工程性对策措施。

10. 国家“973”项目课题--气候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及风险评估(2010-2014年)

参与“黄淮海地区旱涝灾害时空变化规律”、“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淮海地区旱涝演变预估”、“黄淮海地区旱涝灾害应对”等专题研究,协助课题负责人提出基于广义水平衡演化的区域旱涝事件评价理论与方法体系、基于三层评价的黄淮海地区旱涝灾害风险应对理论等,并作为主要完成人获2015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特等奖。

发表论文、专著的情况

发表的论文:

(一)学术论文:

1. Yuan Z, Yan D, Yang Z, et al.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Drought in Huang-Huai-Hai River Basin, China.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2015,122(3):755-769. (SCI)

2. Yuan Z, Yan D, Yang Z, et 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winter wheat water requirement in Haihe River Basin.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2016,21:677-697. (SCI)

3. Yuan Z, Yang Z, Yan D, et al. Historical changes and future projection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China.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2017, 127(1-2): 393-407. (SCI)

4. Yuan Z, Yan D, Yang Z, et al. Projection of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 in typical regions of China. 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 2017, 62(2): 283-293. (SCI)

5. Yuan Z, Xu J, Chen J, et al. Drought assessment and projection under climate change: a case stud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Jinsha River Basin. Advances in Meteorology. 2017, ID 5757238. (SCI)

6. Yuan Z, Yan D, Yang Z, et al. Attribution assessment and projection of natural runoff change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of China.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2018, 23:27-49. (SCI)

7. Yin J, Yuan Z*, Yan D, et al.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streamflow in the Jinsha River Basin based on CMIP5 climate models. Water. 2018, 10(7):910. (SCI)

8. 袁喆, 杨志勇, 史晓亮, 等. 灰色微分动态自记忆模型在径流模拟及预测中的应用. 水利学报. 2013,44(7):791-799.(EI)

9. 袁喆, 严登华, 杨志勇, 等. 集合建模在径流模拟和预测中的应用. 水利学报. 2014,45(3):351-359.(EI)

10. 袁喆, 严登华, 杨志勇, 等.1961-2010年400mm和800mm等雨量线时空变化.水科学进展.2014,25(4):494-502.(EI)

11. Yuan Z, Yan D, Yang Z, et al. Progress of Urban Flood Research and Overall Handling of Urban Flood in China.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4, Vols. 955-959: pp1881-1888. (EI)

12. Yuan Z, Xu J, Huo J, et al. Drought-waterlog encounter probability research between the diversion region and benefited region in the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IOP Publishing, 2017, 82(1): 012044. (EI)

13. 严登华, 袁喆, 杨志勇, 等. 1961年以来海河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水科学进展. 2013, 24(1), 34-41. (EI)

14. 严登华, 袁喆, 王浩, 等. 水文学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方法及其集合研究进展.水利学报. 2013, 44(1):73-81. (EI)

15. 杨志勇, 袁喆, 严登华, 等. 黄淮海流域旱涝时空分布特征及组合特性. 水科学进展.2013,24(5):617-625. (EI)

16. 杨志勇, 袁喆, 方宏阳, 等. 基于Copula函数的滦河流域旱涝组合事件概率特征分析. 水利学报. 2013,44(5):556-561,569. (EI)

17. Yang Z, Yuan Z, Yan D, et al. Different Hydrological Grey Self-memory Model in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Runoff.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4, Vols.955-959:pp3238-3244. (EI)

18. 袁喆, 杨志勇, 郑晓东, 等. 近50年来淮河流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2, 10(2) :98-103.

19. 袁喆, 杨志勇, 董国强, 近47年来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滦河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2, 10(4): 66-69.

20. 袁喆, 杨志勇, 吴深, 等. 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灌溉需水及农业干旱易发区变化研究. 水利水电技术. 2014, 45(10):1-6.

21. 袁喆, 李艳, 杨志勇,等. 近50年来西藏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水利水电技术, 2014, 45(10):19-23,27.

22. 杨志勇, 袁喆, 马静, 等. 近50年来淮河流域的旱涝演变特征. 自然灾害学报.2013,22(4):32-40. 

23. 杨志勇, 袁喆, 尹军, 等. 灰色季节性指数自记忆模型及其在海河区降水模拟与预测中的应用.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5):875-884.

专著/译著

1.变化环境下干旱灾害风险评价与综合应对.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8. (第一作者)
2.水文学方法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编写第2章水文学方法演变历史及其学科背景.
3.生态水文学:过程、模拟和实例(译著).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翻译第15章生态水文学——全球变化影响现状和未来发展.
4.应用生态水文学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 编写第10章应用生态水文学研究的战略地位及前沿和热点问题.
5.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环与水资源演变机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 编写第6章海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
 

获得的专利:

1.一种雨水收储利用系统(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620893009.4,排名第3).

2.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弃流装置(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CN201620892371.X,排名第3).

3.桥面雨水收集生态过滤装置(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520775681.9,排名第4).

4.一种污染场地修复装置(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520681020.X,排名第5).

科技成果应用情况或技术推广情况

1.研发的大尺度水均衡模型应用于北京尚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流域水资源调配决策支持系统;
2.提出的多模型水文集合预报技术应用于江河瑞通(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
3.参与研发的“一种雨水收储利用系统”实用新型专利应用于天津沃佰艾斯科技有限公司主导的市政道路改造等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项目依托的科研平台、科研项目

依托平台为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设置了流域水循环规律与水旱灾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与优化配置、流域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水工生态影响与生态水工、水利信息化与环境遥感等5个研究方向,引进了国内外多套先进的仪器设备,已建成设备齐全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仿真平台、水土流失实验系统、水环境实验室、水生态实验室和数字模拟实验室。
现阶段,主要依托的科研项目如下: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709008,气候变化下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亏缺特征变化及其对旱灾风险影响评估研究,2018-2020,23万,在研,主持;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2017YFC1502400,“大范围干旱监测预报与灾害风险防范技术和示范”专题“生态因旱缺水风险动态评估技术”,2018-2017,75万,在研,专题负责人;
3.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向类项目,2018CFB655,人类活动影响下洪湖湿地生态干旱演变机理研究,2018-2019,5万,在研,主持;
4.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CKSF2017029/SZ,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流域未来干旱变化趋势预估,2017-2018,26万,在研,主持。
 
 
 
 
 
 
相关技术和理论方法应用于锦屏一级、小湾、糯扎渡、向家坝、丹江口、QBT、李家峡、丰满、白山、岩滩、佛子岭、梅山、芹山、金造桥、东津、古田溪三级、红石等20多座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解决了大量工程问题,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典型案例一:小湾水电站蓄水期大坝安全监测资料跟踪分析
小湾水电站为当时世界最高混凝土双曲拱坝(294.5m),在正常蓄水位下,大坝承受的库水荷载在已建水利工程中首屈一指。申请人所在的河海大学研究团队运用自身研发的分析理论和评价方法,客观地评价了小湾大坝蓄水各阶段的工作性态,准确预测了蓄水下一阶段大坝的工作状态,有效指导了小湾电站各阶段安全蓄水,为小湾电站提前投产发电,发挥巨大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也为提高下游发电效率和防洪灌溉能力,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典型案例二:李家峡水电站库水位抬升至正常蓄水位研究
李家峡水电站属大(Ⅰ)型一等工程,最大坝高155m。由于调度原因,水库正常运行水位难以靠上限水位运行。为此,申请人所在的河海大学研究团队开展了李家峡大坝原型观测实验和提高水库非汛期运行水位研究工作,对超设计水位工况下的大坝工作性态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价,提出了李家峡大坝安全快速评估方法和预控指标。实践证明,上述技术和结论符合工程实际,为大坝超设计水位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确保大坝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了效益。
 
 
 
相关技术和理论方法应用于锦屏一级、小湾、糯扎渡、向家坝、丹江口、QBT、李家峡、丰满、白山、岩滩、佛子岭、梅山、芹山、金造桥、东津、古田溪三级、红石等20多座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解决了大量工程问题,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典型案例一:小湾水电站蓄水期大坝安全监测资料跟踪分析
小湾水电站为当时世界最高混凝土双曲拱坝(294.5m),在正常蓄水位下,大坝承受的库水荷载在已建水利工程中首屈一指。申请人所在的河海大学研究团队运用自身研发的分析理论和评价方法,客观地评价了小湾大坝蓄水各阶段的工作性态,准确预测了蓄水下一阶段大坝的工作状态,有效指导了小湾电站各阶段安全蓄水,为小湾电站提前投产发电,发挥巨大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也为提高下游发电效率和防洪灌溉能力,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典型案例二:李家峡水电站库水位抬升至正常蓄水位研究
李家峡水电站属大(Ⅰ)型一等工程,最大坝高155m。由于调度原因,水库正常运行水位难以靠上限水位运行。为此,申请人所在的河海大学研究团队开展了李家峡大坝原型观测实验和提高水库非汛期运行水位研究工作,对超设计水位工况下的大坝工作性态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价,提出了李家峡大坝安全快速评估方法和预控指标。实践证明,上述技术和结论符合工程实际,为大坝超设计水位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确保大坝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了效益。
相关技术和理论方法应用于锦屏一级、小湾、糯扎渡、向家坝、丹江口、QBT、李家峡、丰满、白山、岩滩、佛子岭、梅山、芹山、金造桥、东津、古田溪三级、红石等20多座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解决了大量工程问题,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1
典型案例一:小湾水电站蓄水期大坝安全监测资料跟踪分析
小湾水电站为当时世界最高混凝土双曲拱坝(294.5m),在正常蓄水位下,大坝承受的库水荷载在已建水利工程中首屈一指。申请人所在的河海大学研究团队运用自身研发的分析理论和评价方法,客观地评价了小湾大坝蓄水各阶段的工作性态,准确预测了蓄水下一阶段大坝的工作状态,有效指导了小湾电站各阶段安全蓄水,为小湾电站提前投产发电,发挥巨大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也为提高下游发电效率和防洪灌溉能力,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典型案例二:李家峡水电站库水位抬升至正常蓄水位研究
李家峡水电站属大(Ⅰ)型一等工程,最大坝高155m。由于调度原因,水库正常运行水位难以靠上限水位运行。为此,申请人所在的河海大学研究团队开展了李家峡大坝原型观测实验和提高水库非汛期运行水位研究工作,对超设计水位工况下的大坝工作性态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价,提出了李家峡大坝安全快速评估方法和预控指标。实践证明,上述技术和结论符合工程实际,为大坝超设计水位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确保大坝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