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风采查看更多
 
     

王川

学历: 研究生
学位: 博士
专业方向: 跨流域调水泵及泵站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工作单位: 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获重大人才培养奖励计划、基金资助项目情况
序号 年度 项目名称
1 2019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9240)
2 2016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609105)
 3  2018 主持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8T110458)
4  2016  主持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M601738)
 5  2019 入选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
主要科研经历及贡献

科研经历

申请人王川现为扬州大学教授、青年百人。一直致力于水力机械(泵及泵系统)内部流动不稳定特性研究及脉冲水射流水力特性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工作基础。泵及泵系统是重要的流体输运设备,广泛应用于水资源调配利用,防洪抗旱救灾及农田水利灌溉领域。水射流在众多工程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垫塘、泄洪洞或溢洪道及航道疏浚工程中的边抛排泥、射流冲沙等等就是典型的水射流现象。申请人自2005年起本科就读于江苏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2009年起在江苏大学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中心硕博连读,一直从事于泵及泵系统的学习与研究工作。在研究生导师施卫东教授的带领下,参与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博士期间受2014年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留学进行博士联合培养,师从海洋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新加坡海事研究中心主任Tan Soon Keat教授,研究一种应用于水利水电泄水工程、航道疏浚工程及动力机械工程的复杂射流流动——脉冲水射流。2015年回国取得博士学位并于2016年初开始留校工作,继续从事泵系统装置及射流的基础理论应用研究。2019年申请人因家庭原因调动至扬州大学工作,从事跨流域调水泵及泵站优化设计研究。

申请人目前主持及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特别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pplied Energy、Energy、Ocean Engineering、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2篇,其中SCI检索26篇,EI检索6篇,Top期刊论文6篇。相关SCI论文目前已被Web of Science 核心集数据库引用243次,单篇最高被引48次,其中有4篇论文引用次数已达到ESI高被引阈值,将进入下月更新的ESI高被引数据库。此外,成果还获省部级政府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次(排名第5及第3)、省部级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排名第1、第4及第6)、省部级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排名第2及第4)。2017年8月挂职徐州市沛县经济开发区副主任,进行校地企三方合作及科技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挂职考核结果为优秀等级。现为中国水利学会会员,排灌机械工程学报青年编委,Energy、Applied Energy近十个国际知名期刊审稿人,积极参与国家合作与交流。

 

科研贡献

(1)开展南水北调工程泵站专题技术总结研究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相关泵站工程在规划、设计、建设及通水运行等阶段中,先后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技术专题研究,取得了一批原创性创新性成果,相关研究成果为南水北调工程泵站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和工程效益发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根据水利部南水北调司和南水北调工程设管中心部署,结合南水北调工程技术创新与管理工作的需要,2019年申请人团队实地走访调研了南水北调一期工程26个泵站,完成南水北调工程泵站专题技术总结工作。技术总结针对南水北调泵站工程取得的科研成果、应用及推广等相关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南水北调工程泵站专题技术总结报告》。经国内相关专家认定,该报告结构合理、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分析深入,技术总结成果可为提升南水北调泵站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水平和相关科研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2)参与研制的新型自吸喷灌泵模型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农业是用水大户,大力发展农业节水和节水灌溉,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喷灌是一种先进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而自吸喷灌泵是喷灌系统的核心设备,也是节水的关键设备。针对原有传统自吸喷灌泵机组品种单一、结构复杂、效率低、自吸时间长、比较笨重、移动困难等急需解决的重大行业难题,申请人所在的喷灌泵项目组创新地设计出两种新型自吸喷灌泵:射流自吸式柴油机(汽油机)—泵直联机组与多级自吸喷灌泵机组。射流自吸喷灌泵创新设计了适合铝合金压铸工艺的泵结构形式及可自动关闭回流阀的自循环射流器系统,不仅减轻了整个机组的重量,而且大大提高了泵的自吸性能和效率;而多级自吸喷灌泵突破了单级自吸喷灌泵的限制,在总扬程一定的前提下通过增加泵的级数来大幅降低泵的单级扬程及径向尺寸,从而有效减轻了泵机组的重量。两种模型泵都通过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其中射流自吸喷灌泵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泵效率比国家标准的规定值提高了6.5% ~24%,而多级自吸喷灌泵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可替代进口。射流自吸喷灌泵与多级自吸喷灌泵分别荣获了2015年度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申请人排名第4)与2016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两种自吸喷灌泵被浙江新界泵业、福州海霖机电、澳大利亚PTY泵业公司等诸多知名公司采用,广泛应用于各种农作物、经济作物、苗圃、菜园、草坪灌溉。相关研究成果在Applied Energy、Ener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等Top期刊发表,并被国际知名学术评价网站Advances in Engineering评为“重要科学论文”(Key Scientific Article)此外,申请人指导的作品“快速救灾抢险高效自循环自吸离心泵关键技术研究”荣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3)基于清淤工程应用的脉冲水射流冲击壁面非定常水力特性及冲刷机理研究

脉冲式淹没冲击射流是一种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和重大工程应用背景的复杂流动,对其展开非定常水力特性及冲刷机理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经典的冲击射流理论,深化对冲击射流与壁面相互作用机理的认识,还能对所涉及到的工程应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申请人综合采用PIV流场测量、高精度压力测量、激光测距技术及数值计算对其展开深入研究,着重分析雷诺数、冲击角度、冲击距离及脉冲周期对脉冲式淹没冲击射流水力特性及冲刷性能的影响规律,掌握脉冲水射流冲击壁面形成的时均流场及瞬态流场的变化规律,揭示其内部各种涡旋结构的生成、发展及演化过程,掌握冲击壁面区域动态压力的幅值特征与频谱特征,了解其沿程分布及传播规律,获得脉冲水射流冲击沙面形成的沙坑及沙丘的表面几何特征,并分别建立射流的外部几何特征与内部流动特征、冲击压力特征及冲刷性能特征的函数映射关系,最终实现后三者的关联性构建。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Ocean Engineering、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等期刊发表。

发表论文、专著的情况

发表的论文: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pplied Ener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Ocean Engineering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2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6篇,EI检索论文6篇,中科院Top期刊论文6篇。4篇一作论文引用次数已达到ESI高被引阈值,将进入下期更新的ESI高被引数据库,1篇中文期刊论文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著书1部,待出版译著1部。相关清单如下所示(*表示通讯作者):

[1]           王川,施卫东,蒋小平. 自吸喷灌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           Johann Friedrich Gulich, Centrifugal Pumps [M]. 周岭,施卫东,王川.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译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制造强国2020重点推荐书目,原著共1116页)

[3]           Wang C, Shi W, Wang X, Jiang X, Yang Y, Li W and Zhou L*. Optimal design of multistage centrifugal pump based on the combined energy loss model an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J]. Applied Energy, 2017, 187:10-26. (SCI期刊, IF: 7.182,中科院Top一区期刊,SCI数据库引用48次)

[4]           Wang C, He X, Zhang D*, Hu B* and Shi W.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self-priming process of a multistage self-priming centrifugal pump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 2019, 43(9):4074-4092. (SCI期刊, IF: 3.009,中科院Top一区期刊,SCI数据库引用15次)

[5]           Wang X, Su B, Li Y and Wang C*. Vortex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 in an impulsively starting jet from long pipe [J]. Ocean Engineering, 2019,175:134-143. (SCI期刊, IF: 2.214,中科院Top一区期刊,通讯作者)

[6]           Wang T*, Wang C*, Kong F, Gou Q, Yang S. Theoretic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special impeller used in turbine mode of centrifugal pump as turbine[J]. Energy, 2017, 130:473-485. (SCI期刊, IF: 4.521,中科院Top一区期刊,通讯作者)

[7]           Hu B, Li X, Fu Y, Zhang F, Gu C, Ren X* and Wang C*.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flow and flow-rotor heat transfer in a rotor-stator spinning disk reactor [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9, 162, 114316. (SCI 期刊, IF: 4.026,中科院Top一区期刊,通讯作者)

[8]           Wang T*, Kong F, Xia B, Bai Y and Wang C*. Th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lade inlet angle of special impeller using in turbine mode of centrifugal pump as turbine [J]. Renewable Energy, 2017,109:518-528. (SCI期刊, IF: 4.357,中科院Top二区期刊,通讯作者)

[9]           Wang C, Wang X*, Shi W*, Lu W, Tan S and Zhou 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impingement of a submerged circular water jet at varying impinging angles and Reynolds numbers [J]. 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 2017, 89:189-198. (SCI期刊, IF: 2.83,中科院二区期刊)

[10]       He X, Jiao W, Wang C* and Cao W. Influence of surface roughness on the pump performance based 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IEEE Access, 2019, 7, 105331-105341. (SCI期刊, IF: 4.098,中科院二区期刊, 通讯作者)

[11]       Wang C, He X, Shi W, Wang X*, Wang X and Qiu N*. Numerical study on pressure fluctuation of a multistage centrifugal pump based on whole flow field [J]. AIP Advance, 2019, 9 035118. (SCI期刊, IF:1.653,SCI数据库引用16次)

[12]        Wang C, Hu B, Zhu Y*, Wang X, Luo C and Cheng L*. Numerical study on the gas-water two-phase flow in the self-priming process of self-priming centrifugal pump. Processes, 2019, 7, 330.  (SCI期刊, IF:1.963,SCI数据库引用18次)

[13]       Wang C, He X, Cheng L*, Luo C, Xu J, Chen K and Jiao W*.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nozzle in waterjet propulsion system. Processes, 2019, 7, 915. (SCI期刊, IF:1.963)

[14]       Wang C, Chen X, Qiu N*, Zhu Y* and Shi W.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vibration, and noise of multistage pump with radial diffuser [J]. Journal of the Brazili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2018, 40, 481. (SCI期刊, IF: 1.235)

[15]       Zhou L*, Zhang L, Bai L, Shi W, Wang C* and Ramesh Agarwal. Experimental Study and Transient CFD/DEM Simulation in a Fluidized Bed based on Different Drag Models [J]. RSC Advances, 2017,7:12764-12774. (SCI期刊, IF: 3.108, 通讯作者)

[16]       Si Q, Shen C, Ali A, Cao R, Yuan J and Wang C*.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n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behavior and flow induced noise characteristics of radial blade pumps [J]. Processes 2019, 7, 920. (SCI期刊, IF:1.963, 通讯作者)

[17]       Si Q, Wang B, Yuan J, Huang K, Lin G and Wang C*.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radiated noi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ltistage centrifugal pump [J]. Processes 2019, 7, 793. (SCI期刊, IF:1.963, 通讯作者)

[18]       Jiao W, Cheng L*, Zhang D, Zhang B, Su Y and Wang C*. Optimal design of inlet passage for waterjet propulsion system based on flow and geometric parameters [J]. 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9. (SCI期刊, IF:1.399, 通讯作者)

[19]       Lu Z, Wang C*, Qiu N*, Shi W, Jiang X, Feng Q and Cao W. Experimental study on unsteady performance of multistage centrifugal pump [J]. Journal of the Brazili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2018, 40:264. (SCI期刊, IF: 1.235, 通讯作者)

[20]       Chang H, Shi W*, Li W and Wang C*, Zhou L, Liu J, Yang Y and Agarwal Ramesh. Experimental optimization of jet self-priming centrifugal pump based on orthogonal design and grey-correlational method [J].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2019. (SCI期刊, IF: 0.678, 通讯作者)

[21]       Lu Z, He X and Wang C*.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lf-priming time of multistage self-priming centrifugal pump [J]. DYNA, 2018, 93(6): 630-635. (SCI期刊, IF: 0.522, 通讯作者)

[22]       Jiang X, Wang C*, Wu J, Shi W, Liu S and Yang Y. Effect of diffuser inlet width on cantilever multistage centrifugal pump [J]. DYNA, 2017, 92(1):1-8. (SCI期刊, IF: 0.522, 通讯作者)

[23]       Wang C*, Shi W, Si Q and Zhou L*.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on impeller of stainless steel multistage centrifugal pump [J]. Journal of Vibroengineering, 2014, 16(5):1723-1734. (SCI期刊, IF: 0.617)

[24]       Shi W, Wang C*, Wang W and Pei B. Numerical Calculation on Cavitation Pressure Pulsation in Centrifugal Pump [J].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4, (11):1-8. (SCI期刊, IF: 0.575)

[25]       Wang C, Wu S, Shi W* and Yao J.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pressure fluctuation in the pump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J]. Journal of Vibroengineering, 2013, 15(4):2049-2056. (SCI期刊, IF: 0.617)

[26]       Wang C, Shi W*, Zhou L and Lu W. Effect analysis of geometric parameters on stainless steel stamping multistage pump by experimental test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J].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3, 5(12):1-8. (SCI期刊, IF: 0.575)

[27]       Wang C, Shi W* and Zhang L. Calculation formula optimization and effect of ring clearance on axial force of multistage pump[J].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13, 206-226. (SCI期刊, IF: 1.082)

[28]       Wang C, Shi W*, Li Y* and Cao W. Structural analysis of explosion proof mine pump base on the material of QT600-3[J].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 Theoretical Nanoscience, 2013, 10(12):2847-2852. (SCI期刊, IF: 1.032)

[29]       王川,陆伟刚,施卫东*,等.不锈钢冲压潜水井泵的数值计算与试验验证[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2):176-180.(EI期刊) 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

[30]       王川,施卫东*,李伟,等.自吸喷灌泵自吸过程的非定常流动数值计算与验证 [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6):65-72. (EI期刊)

[31]       王川,施卫东*,蒋小平,等.基于多目标模糊优化的低比转数多级自吸喷灌泵研究 [J].农业机械学报,2016,47(10):51-58.(EI期刊)

[32]       王川,施卫东*,陆伟刚,等.不同叶片厚度的不锈钢冲压井泵性能模拟与试验 [J].农业机械学报,2012,43(7):94-99.(EI期刊)

[33]       施卫东,王川*,陆伟刚,等.深井离心泵的回归分析与数值模拟 [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2,40(6):11-15.(EI期刊)

[34]       施卫东,王川*,司乔瑞,等.级间间隙对新型井泵性能的影响 [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2,30(6):627-631.(EI期刊)

科技成果应用情况或技术推广情况

申请人不仅注重泵的基础理论研究,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还非常重视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申请人关于自吸离心泵的研究成果已被新界泵业集团有限公司、福州海霖机电、澳大利亚PTY泵业公司等二十多家企业广泛应用于单级自吸离心泵、多级自吸离心泵、磁力自吸泵等产品生产中,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农作物、经济作物、苗圃、菜园、草坪灌溉。其中,仅中国农用水泵领域的领军上市公司——新界泵业集团统计,近三年关于申请人研发的自吸泵系列共计新增产值1.76亿元、利润0.15亿元,创收外汇1292.66万美元,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国民经济生产的节能降耗以及关键用泵的国产化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项目依托的科研平台、科研项目

(1)项目依托的科研平台概况
申请人所依托的基地为江苏省水利动力工程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建成的高精度水力机械试验台具有国家计量认证资质,拥有流量原位标定系统,精度高,可以测试水力机械及装置水力性能;引进了美国TSI公司的V3V、TR-PIV、3D-LDV/PDPA、加拿大Photonic Labs高速摄像机、EN900振动检测故障诊断分析仪、LMS噪声振动测试系统、随机波造波机等国际一流设备,拥有水工试验大厅、大型水槽、港池,建有专门用于冲击射流的水槽实验台。在数值计算方面,扬州大学拥有18节点刀片式高性能计算集群系统,相应地配备了ANSYS CFX、FLUENT和STAR-CCM+等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为本项目的展开提供了良好的运行平台。实验设备和计算条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准,完全可以保证申请人研究的需要。
  (2)依托的科研项目
在课题组前期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新加坡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太湖治理工程等大型泵站建设中的多项关键技术研究和横向委托课题的支撑下,申请人已在泵站工程及射流工程应用等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应用经验。下一步,申请人将依托责任导师及其团队在研的以下项目继续开展大型泵站工程高效水力模型智能设计及基于水下清淤工程的冲击射流基础理论研究。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项目,海水淡化泵与能量回收一体机设计理论和方法(2017YFC0404201),2017.06-2020.06;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静水环境下脉冲式多孔浮力射流的流动结构与混合特性研究(51979240),2020.01-2023.12;
3)“溧河洼”大寨河闸站站房振动特性及水力优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泗洪县溧河洼灾后重建应急治理工程建设处委托开发项目,2019.09-2021.09
4)荆州市公安县闸口二站更新改造工程水泵进出水流道CFD分析及水泵装置模型试验研究,江苏航天水力设备有限公司委托开发项目,2018.12-2019.12;
5)南水北调工程泵站专题技术总结,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服务项目,2019.06-2020.04。
 
 
 
相关技术和理论方法应用于锦屏一级、小湾、糯扎渡、向家坝、丹江口、QBT、李家峡、丰满、白山、岩滩、佛子岭、梅山、芹山、金造桥、东津、古田溪三级、红石等20多座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解决了大量工程问题,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典型案例一:小湾水电站蓄水期大坝安全监测资料跟踪分析
小湾水电站为当时世界最高混凝土双曲拱坝(294.5m),在正常蓄水位下,大坝承受的库水荷载在已建水利工程中首屈一指。申请人所在的河海大学研究团队运用自身研发的分析理论和评价方法,客观地评价了小湾大坝蓄水各阶段的工作性态,准确预测了蓄水下一阶段大坝的工作状态,有效指导了小湾电站各阶段安全蓄水,为小湾电站提前投产发电,发挥巨大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也为提高下游发电效率和防洪灌溉能力,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典型案例二:李家峡水电站库水位抬升至正常蓄水位研究
李家峡水电站属大(Ⅰ)型一等工程,最大坝高155m。由于调度原因,水库正常运行水位难以靠上限水位运行。为此,申请人所在的河海大学研究团队开展了李家峡大坝原型观测实验和提高水库非汛期运行水位研究工作,对超设计水位工况下的大坝工作性态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价,提出了李家峡大坝安全快速评估方法和预控指标。实践证明,上述技术和结论符合工程实际,为大坝超设计水位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确保大坝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了效益。
 
 
 
相关技术和理论方法应用于锦屏一级、小湾、糯扎渡、向家坝、丹江口、QBT、李家峡、丰满、白山、岩滩、佛子岭、梅山、芹山、金造桥、东津、古田溪三级、红石等20多座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解决了大量工程问题,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典型案例一:小湾水电站蓄水期大坝安全监测资料跟踪分析
小湾水电站为当时世界最高混凝土双曲拱坝(294.5m),在正常蓄水位下,大坝承受的库水荷载在已建水利工程中首屈一指。申请人所在的河海大学研究团队运用自身研发的分析理论和评价方法,客观地评价了小湾大坝蓄水各阶段的工作性态,准确预测了蓄水下一阶段大坝的工作状态,有效指导了小湾电站各阶段安全蓄水,为小湾电站提前投产发电,发挥巨大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也为提高下游发电效率和防洪灌溉能力,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典型案例二:李家峡水电站库水位抬升至正常蓄水位研究
李家峡水电站属大(Ⅰ)型一等工程,最大坝高155m。由于调度原因,水库正常运行水位难以靠上限水位运行。为此,申请人所在的河海大学研究团队开展了李家峡大坝原型观测实验和提高水库非汛期运行水位研究工作,对超设计水位工况下的大坝工作性态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价,提出了李家峡大坝安全快速评估方法和预控指标。实践证明,上述技术和结论符合工程实际,为大坝超设计水位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确保大坝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了效益。
相关技术和理论方法应用于锦屏一级、小湾、糯扎渡、向家坝、丹江口、QBT、李家峡、丰满、白山、岩滩、佛子岭、梅山、芹山、金造桥、东津、古田溪三级、红石等20多座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解决了大量工程问题,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1
典型案例一:小湾水电站蓄水期大坝安全监测资料跟踪分析
小湾水电站为当时世界最高混凝土双曲拱坝(294.5m),在正常蓄水位下,大坝承受的库水荷载在已建水利工程中首屈一指。申请人所在的河海大学研究团队运用自身研发的分析理论和评价方法,客观地评价了小湾大坝蓄水各阶段的工作性态,准确预测了蓄水下一阶段大坝的工作状态,有效指导了小湾电站各阶段安全蓄水,为小湾电站提前投产发电,发挥巨大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也为提高下游发电效率和防洪灌溉能力,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典型案例二:李家峡水电站库水位抬升至正常蓄水位研究
李家峡水电站属大(Ⅰ)型一等工程,最大坝高155m。由于调度原因,水库正常运行水位难以靠上限水位运行。为此,申请人所在的河海大学研究团队开展了李家峡大坝原型观测实验和提高水库非汛期运行水位研究工作,对超设计水位工况下的大坝工作性态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价,提出了李家峡大坝安全快速评估方法和预控指标。实践证明,上述技术和结论符合工程实际,为大坝超设计水位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确保大坝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