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风采查看更多

陈昂

学历: 研究生
学位: 博士
专业方向: 生态水文学
专业技术职务: 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

责任导师:戴会超

 

获重大人才培养奖励计划、基金资助项目情况:

序号

年度

项目名称

1

2022

第十六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

2

2020~2022

第六届(20202022年度)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

3

2021

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沙龙活动项目(2021XSJLSL002):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青年科学家沙龙(执行主席)

4

2019~202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E0196000):能源与水纽带关系及高效绿色利用关键技术(技术骨干)

5

2018

北京市科协青年科技人才出版学术专著计划

6

2017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第七届汪闻韶院士青年优秀论文奖

7

2016~201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M592404)(主持)

8

201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5年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主要科研经历及贡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E0196000,能源与水纽带关系及高效绿色利用关键技术,201920218803万元,技术骨干。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E0102403,可持续水电设计与运行,20162018101万元,技术骨干。

3.水利部水利前期项目,SS0157B01201800000,生态文明水工程建设准则编制,2017201870万元,技术负责人。

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2016M592404,基于决策支持系统的分区域河道内生态需水量化方法研究,5万元,20162017,项目负责人。

5.中国-挪威国际合作项目,Sustainable hydropower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Norway to meet future demands,技术骨干。

6.水利部水资源费项目,城市供水水源状况调查及评价技术细则,技术骨干。

7.水利部水资源费项目,分区差异化生态用水调控准则研究,30万元,技术负责人。

8.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Y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技术骨干。

9.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资助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Y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配套项目一“Y江水能资源开发方案研究”,技术骨干。

10.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资助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Y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配套项目二“Y江水能资源开发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及管理战略研究”,技术骨干。

11.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资助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Y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配套项目三“Y江水能资源开发目标及管理战略研究”,技术骨干。

12.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资助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Y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配套项目四“Y江水能资源开发的约束性要素及优化战略研究”,技术骨干。

13.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资助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Y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配套项目五“Y江水能资源开发的境外影响及应对战略”,技术骨干。

14.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环境影响后评价支持技术与制度建设项目研究,30万元,主要参与人。

15.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专项基金,流域尺度国际水能资源开发情况调查分析,技术负责人。

16.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专项基金,藏东南水能资源开发潜力及其合理开发战略,主要参与人。

17.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资助项目,污水厂尾水生态湿地及河道生态用水技术研究,主要参与人。

18.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资助项目,长江大保护城市水环境治理成效实时评估,主要参与人。

19.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资助项目,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基流指标体系及红线约束区划研究,技术负责人。

20.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资助项目,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技术骨干。

21.中国华能集团资助项目,YML+YS控制性水库开发跨境影响初步研究,技术骨干。

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资助项目,黄河典型水利水电工程重大环境影响回顾研究,技术骨干。

22.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资助项目,国网新源控股白山电站抽水蓄能机组泵工况过鱼可行性研究,技术骨干。

23.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资助项目,引江济淮工程过巢湖引水方案湖区数值模拟研究,主要参与人。

 

发表论文、专著的情况

(1)       Wu M, Chen A, Zhang X, et al. A comment on Chinese policies to avoid negative impacts on river ecosystems by hydropower projects[J]. Water (Basel), 2020,12(3):869.

(2)       Chen A, Wu M. Managing for Sustainability: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Flows Implementation in China[J]. Water, 2019,11(3):433.

(3)       Chen A, Wen J, Wu M, et al. Review of global and China's policies on fish passages[J]. Water Policy, 2019,21(4):708-721.

(4)       Chen A, Wu S, Wu M, et al. Ecological Response to Integrated Water and Sediment Regulation on Riparian Corridors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38th IAHR World Congress, Panama City, Panama, 2019[C]. IAHR.

(5)       Chen A, Wu M, McClain M E. Classifying Dams for Environmental Flow Implementation in China[J]. Sustainability, 2019,12(1):107.

(6)       Chen A, Wu M, Wu S, et al. Bridging gaps between environmental flows theory and practices in China[J].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9,12(4):284-292.

(7)       Wu M, Shi P, Chen A, et al. Impacts of DEM resolution and area threshold value uncertainty on the drainage network derived using SWAT[J]. Water SA, 2017,43(3):450-462.

(8)       Wu M, Chen A. Practice on ecological flow and adaptive management of hydropower engineering projects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15[J]. Water Policy, 2017,2(20):336-354.

(9)       Wu M, Chen A, Wang P, et al. Driving Force Analysis of Fish Communities and Habitats Evolution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2017 IAHR World Congress, Kuala Lumpur, Malaysia, 2017[C]. IAHR.

(10)   Chen A, Sui X, Wang D, et al. Landscape and avifauna changes as an indicator of Yellow River Delta Wetland restoration[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6,86:162-173.

(11)   Chen A, Wu M, Chen K, et al. Main issues in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in China[J].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9(4):312-323.

(12)   Sui X, Chen L, Chen A, et al. Assessment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landscape and avifauna changes in the Yellow River wetland natural reserves in 19902013, China[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5,84:520-531.

(13)   贾婉琳, 吴赛男, 陈昂. 基于InVEST模型的赤水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研究[J].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20:1-9.

(14)   陈昂, 吴赛男, 贾婉琳. 水库大坝工程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初探[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0,37(06):20-27.

(15)   陈昂, 吴淼, 周小国, . 河流连通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0,37(02):21-27.

(16)   陈昂, 温静雅, 王鹏远. 中国过鱼设施数据库框架设计初步研究[J].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20(08):23-28.

(17)   陈昂, 吴淼, 黄茹, . 国际环境流量发展研究[J]. 环境影响评价, 2019(01):46-49.

(18)   陈昂. 环境流量研究的前沿问题与挑战[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9,39(2):1.

(19)   陈昂, 吴淼. 河流连通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9:1-7.

(20)   陈昂, 吴赛男, 贾婉琳. 水库大坝工程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初探[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9:1-9.

(21)   吴淼, 陈昂. 水库大坝工程生态流量评估的分类管理方法研究[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54-64.

(22)   陈昂, 吴淼, 王鹏远, . 中国水电工程生态流量实践主要问题与发展方向[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9,36(7):33.

(23)   温静雅, 陈昂, 曹娜, . 国内外过鱼设施运行效果评估与监测技术研究综述[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9,39(05):49-55.

(24)   陈昂, 温静雅, 王鹏远, . 构建河流生态流量监测系统的思考[J]. 中国水利, 2018(01):7-10.

(25)   吴淼, 石朋, 张行南, . 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影响的定量研究[J]. 人民黄河, 2018(03):39-43.

(26)   陈昂, 薛耀东, 魏娜, . 国外典型河流生态流量管理实践及启示[J]. 科技导报, 2018(21):116-126.

(27)   黄茹, 陈昂, 吴淼, . 墨西哥环境流量评估方法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28(S2):10-13.

(28)   陈昂, 吴淼, 沈忱, . 河道生态基流计算方法回顾与评估框架研究[J]. 水利水电技术, 2017(02):97-105.

(29)   王鹏远, 刘敏, 陈昂. 完善环评审批联网报送制度[N]. 中国环境报, 2017-08-07.

(30)   陈昂, 王东胜, 隋欣, . 小浪底水库水温影响研究回顾[J]. 人民黄河, 2017(08):63-66.

(31)   陈昂, 王鹏远, 吴淼, . 国外生态流量政策法规及启示[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49-53.

(32)   马乐军, 张行南, 陈凯麒, . 水利水电工程最小下泄生态基流量计算方法研析[J]. 环境影响评价, 2017(06):1-5.

(33)   陈昂, 隋欣, 王东胜, . 小浪底水库周边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评价[J]. 人民黄河, 2016(04):69-73.

(34)   陈昂, 隋欣, 廖文根, . 我国河流生态基流理论研究回顾[J].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6(06):401-411.

(35)   陈昂, 沈忱, 吴淼, . 中国河道内生态需水管理政策建议[J]. 科技导报, 2016(22):11.

(36)   陈昂, 陈凯麒, 孙志禹, .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化建设回顾与展望: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中国海南海口, 2016[C].

(37)   陈昂, 隋欣, 王东胜, . 基于水库生态系统演替的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体系研究[J]. 环境影响评价, 2015(06):41-44.

(38)   陈昂, 隋欣, 廖文根, . 基于数据云的水利信息化数据共享体系构建模式[J]. 科技导报, 2014(34):53-57.

(39)   陈昂, 隋欣, 王东胜, . 水库生态系统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体系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中国四川成都, 2014[C].

(40)   陈昂, 隋欣, 王东胜, . 黄河下游河道沿岸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变化研究[J]. 水电能源科学, 2014,11:26.

(41)   陆峰, 葛怀凤, 吴赛男, . 西南水电站建成后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灰关联分析[J].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3,No.96(03):1-4.

(42)   史婉丽, 杨勤科, 李小芳, . 基于洛伦茨曲线的陕北黄土高原降雨分布不均匀性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v.30;No.133(04):172-177.

(43)   陈昂, 隋欣, 王东胜. 国外水库大坝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0,No.72(12):26-31.

(44)   陈昂 . 河流生态流量差异化评估方法研究[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52千字, 2018.

(45)   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全球水电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18[G].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9.(第二副主编)

(46)   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全球水电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17[G].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8.(第二副主编)

(47)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水利水电行业相关环境保护政策法规[M].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6.(编委)

(48)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水利行业环境保护政策法规[M].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6.(编委)

(49)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水电行业环境保护政策法规[M].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6.(编委)

(50)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水库下泄水温及影响减缓措施技术研究与实践[M].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6.(编委)

(51)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鱼类保护(栖息地专题)技术研究与实践[M].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5.(编委)

(52)   陈凯麒, 王东胜, 麦方代. 环境影响后评价理论、技术与实践[M].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4. (编委)

 

获得的专利:

(1)洪水频率的分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P]. 北京市:CN113487070A, 2021-10-08.

(2)洪潮遭遇组合风险分析的不确定性评价方法和装置[P]. 北京市:CN113378389A, 2021-09-10.

(3)一种潮汐河口水位过程的预测方法[P]. 北京市:CN113076704A, 2021-07-06.

(4)基于靶材形变判断空化泡对靶材影响程度的实验装置[P]. 北京市:CN112649316A, 2021-04-13.

(5)一种预制装配式不锈钢穿孔花墙及其制作安装方法[P]. 湖北省:CN111375229A, 2020-07-07.

(6)一种预制装配式不锈钢穿孔花墙[P]. 湖北省:CN212141572U, 2020-12-15.

(7)机械破壁、芬顿反应和高低压脱水联合处理剩余污泥的方法[P]. 湖北省:CN111186977A, 2020-05-22.

(8)一种用于污泥脱水板框压滤机的自动卸泥饼装置[P]. 湖北省:CN211847664U, 2020-11-03.

(9)用于初雨生态处理的节能调蓄池[P]. 湖北省:CN212104487U, 2020-12-08.

(10)安全解锁方法及装置、加解密方法及装置、锁及服务器[P]. 北京:CN108447154A, 2018-08-24.

 

项目依托的科研平台、科研项目:“山----江”城市水系统综合模拟与评估

项目背景: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九江市是三峡集团参与长江经济带水环境治理的首批四个试点城市之一,也是三峡集团未来重点打造的“样板城市”之一,具有独特的“山----江”复杂城市水系统。近年来,随着九江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城市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恶化等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九江市中心城区水系严重萎缩,城市建设发展使得部分水系与骨干河道、各内湖间缺乏有效的连通线路,河道渠化现象严重;九江市中心城区排涝能力仍需提升;生活污染源、城市面源是规划片区内主要污染来源,部分重点内湖水质不容乐观,亟待治理。

总体目标:研究提出的九江市“山----江”特色城市水循环水环境系统,主要核心特点是能够考虑九江市独有的山、湖、江、城之间的相关连通与相互影响关系,并可以通过对水文水环境进行综合模拟与调度,以非工程措施与综合管理的角度,对九江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与规划过程中亟需解决的水环境污染、蓝藻爆发等一系列问题,在评估现有水体的水环境现状、在建治污工程的效果以及可行的河湖厂网一体化调度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有效的治理方案和措施。

本研究的相关结果将在九江市水环境治理、绿色发展以及构建生态友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为九江市系统性解决城市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的问题提供有效的建议与支撑,并以城镇污水为切入点,以河湖生态治理达标改善为根本目标,统筹水陆关系,梳理水系统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为后续策划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的水环境治理项目做准备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针对九江市当前面临的突出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质提升问题,以及具有山区特色的“山----江”复杂城市水系统综合模拟与调控的技术难题,通过统筹考虑山区、城市、城内外湖泊及长江之间的产流产污特点以及山城河湖江之间水量与污染物之间的交互循环过程,耦合集成城市水文过程、管网过程、河湖水环境水生态过程、城市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管网湖泊一体化调度系统,研发九江市核心区“山----江”特色城市水系统综合模拟与评估系统(城市模拟器),实现城市水循环水环境多要素多过程综合模拟与评估。

以九江市水质条件较差、存在黑臭水体且为九江市城市核心区内的十里河和濂溪河(两河)以及八里湖为主要研究区域,综合评估目前在建和已建的污水处理厂以及其它措施实施的预期效果,对污水管网、雨水管网标准、模拟和运行状态提出建议;补充完善河湖、厂网的一体化的运行调度策略,全面支撑九江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质提升。该研究的核心亮点成果城市水系统综合模拟系统作为科技成果与实际工程结合的典型范例,对于进一步完善长江流域城市水环境治理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与示范意义。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构建九江市“山----江”特色城市水系统综合模拟模型(城市模拟器)

首先,构建由夏军院士团队开发的,已在武汉市、佛山市、深圳市等多个海绵城市验证的城市非线性时变增益产流模型,验证时变增益产流模型在九江市的模拟效果。

随后,在非线性时变增益产流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耦合城市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城市水动力模型(以管网汇流为主)以及城市水生态模型。

之后,根据收集的基础数据,耦合城市非线性时变增益产流模型、污染物一维迁移转化模型、城市一维管网水动力模型、城市水生态模型解决城市水文模型、湖泊生态水文模型及不同水动力模型之间的耦合难点问题(包括不同模型之间的尺度匹配问题等),并综合考虑污水处理厂、湿地、外江、城市湖泊、外湖、山区、自来水厂等多个城市水循环综合模拟要素在产流产污、汇流汇污中的协同关系与影响作用,以及山地、平原、城区、洼地等多种地貌类型下不同的水文效应与水环境水生态过程,构建九江市“山----江”特色城市水系统综合模拟模型(城市模拟器)

2)现有及在建治污工程效果模拟、评估与管理建议

根据构建的九江市“山----江”特色城市水循环水环境综合模拟与评估系统,模拟与预估研究区域内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以进一步分析与揭示不同尺度下城市水文水环境的迁移转化规律,探索城市水体污染的形成机制与转化规律,评估现有及在建的污水处理厂、蓝藻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水环境治理工程及其他相关水环境治理措施的治理效果。通过综合模拟与评估系统进一步模拟与评估现有及在建水环境治理措施,尤其是九江市重要的水污染治理措施“雨污分流”的实施效果及对总磷、总氮、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控制效果,并对相关措施在污水处理能力、排污标准的优化及总量控制等方面提供相关的改进建议。

3)九江市主要城区河湖厂网一体化运行调度

通过九江市“山----江”特色城市水循环水环境综合模拟与评估系统对核心研究区在建治污工程的综合治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后,为发挥城市水循环水环境综合模拟与评估系统这一非工程措施在运行管理上的相关作用,在九江市山----江特色城市水循环水环境综合模拟与评估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细化模拟,考虑核心研究区(两河区域及八里湖区域)的管网、河道、周边污水处理厂与自来水厂、湖泊之间的相互连通关系,构建精细化河湖厂网一体化运行调度模块,在雨污分流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城市雨水管网与主要河湖之间的可行的调控方案,城市污水管网与城市污水处理厂之间的最优空间布局,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及自来水厂与主要河湖之间的补给与输送,实现由管网到河湖、管网到污水厂、河湖到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到河湖,以防洪排涝、厂网安全运行、厂网一体化改扩建、厂网一体化应急管理调度等主要目标,分不同前提条件实现对河湖厂网一体化调度方案。

研究首先通过构建九江市“山----江”特色城市水系统综合模拟模型,对九江市市进行城市水循环水环境综合模拟与评估;随后,根据模型中的“江-湖”水文水动力水质模块,对九江市两河两湖区域在建污染治理工程进行污染物迁移转换过程的模拟以及对治理效果评估;最后,通过模型中的“城--湖”模块,构建精细化河湖厂网一体化调度模块,找寻可行的统一调度方案。

 

 

1 “山----江”城市水系统综合模拟与评估技术路线图

 

预期成果:考虑九江市独有的山、湖、江、城之间的相关连通与相互影响关系,通过对水文水环境进行综合模拟与调度,提出九江市“山----江”特色城市水循环水环境系统。

科研平台及研究队伍:

本项目以三峡集团长江大保护业务和研究需求为基础,主要依托中国三峡—河海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联合实验室、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等平台,通过产学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并在长江大保护水环境治理工作中具体应用。

中国三峡—河海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联合实验室于202018日正式揭牌,将基于国家长江保护和发展的重大战略,以三峡集团在水资源领域的重大工程问题和科技服务为需求,旨在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水利工程学科建设。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我国唯一的水资源领域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由河海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于20053月共同组建而成,以“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法人载体进行实体运营管理。旨在以国家和行业利益为出发点,搭建产业与科研之间的“桥梁”,研究开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中心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河海大学在水资源和工程安全方面学科完整的研究能力和三峡集团在引领水电行业、支撑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优势,围绕“水资源高效利用”、“水工程建设与运行安全”、“水环境与生态保护”三个研发方向,按照南京、宜昌、林芝等基地进行布局,承接国家相关部门及行业企业工程项目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化研究,消化、吸收、集成创新先进技术,促进成果转化,为我国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提供规范化技术及一流的工程化产品。

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是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发起组建,主要任务是在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水灾害防治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项目共担、规划协同、技术合作,形成长江生态环境共抓、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破解长江经济带整体性保护不足、累积性风险加剧、碎片化管理乏力等突出问题,共同促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作为三峡集团开展长江大保护的共建平台,目前已有一百多家成员单位,分产业链环节设立了规划设计、金融、投资运维、建设、咨询、研究以及设备、技术和智慧水务等7个专委会,在科研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