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风采查看更多
  
   

毛羽丰

学历: 研究生
学位: 博士
专业方向: 水资源与水环境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工作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
责任导师:杨胜发

 

获重大人才培养奖励计划、基金资助项目情况:   

序号

年度

项目名称

1

  2023~ 2026

微塑料对藻驱动产甲烷过程的影响效应及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3万 主持

2 2021~ 2023 微塑料与抗生素对典型微藻的复合毒理学效应及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24万 主持
3 2022~ 2025 重庆市巴渝学者计划青年学者
4 2018~ 2021 三峡水库典型支流底泥-水-气系统的碳转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5万 研究骨干
5 2019~ 2022 水动力介导下微塑料影响藻毒素环境行为的复合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2万 研究骨干

科研经历及贡献

    围绕内河系统面临的水环境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 6项,参与多项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研究,发表论文 20 篇(其中两篇论文先后入选ESI高被引行列,获优秀论文奖3项),获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1)三峡库区典型新污染物的赋存归趋及其对藻类的毒理学效应
以三峡库区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依次从典型新污染物的溯源归趋、环境行为和生态毒理全过程链视角揭示了典型新污染物赋存特征的驱动模式、考察了其聚集行为的动力学过程、提出了藻类对新污染物的两阶段/双相响应机制。 
    (2)生源要素和浮游植物在变化热结构和筑坝干预下的响应机制
针对库区水体垂向热结构分层和筑坝可能造成的潜在生态效应,从水环境链条底端的生源要素和浮游植物视角切入,揭示了生源要素在不同热结构和筑坝干预下的循环响应过程并进一步考察了生源要素变化对浮游植物的作用效应。


发表论文、专著的情况
代表性论文:
(1)Phytoplankton response to 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 Perspective from an entire growth period. Chemosphere, 2018, 208:59-68.
(2)Distinct responses of planktonic and sedimentary bacterial communities to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case study in a tributary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9, 682C:324-332.
(3)Nanoplastics display strong stability in aqueous environments: Insights from aggregation behaviour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0, 258:113760.
(4)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plastics in the Yulin River, China: Role of environmental and spatial factor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0, 265:115033.
(5)Azithromycin induces dual effects on microalgae: Roles of photosynthetic damage and oxidative stress.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2021, 222:112496.

项目依托的科研平台、科研项目: 
    项目背景: 
    《“十四五”时期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加快推进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也对水运发展格局的构建和发展提出了要求,为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交通运输作出重要贡献。然而,水运航道网快速升级、流域互联互通将影响水动力特征,进而使水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潜在对水生态环境存在一定影响。同时,重视和解决新污染物的防治管控问题已明确纳入十四五规划。微塑料作为代表性新污染物,难以被彻底降解,在不同类型水体和沉积物中被频繁检出,因此其引发的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水利水运工程的建设运行将改变原有河流场域特征,进而影响微塑料在水体中的环境归趋与生态效应。

    总体目标: 
    本项目拟揭示微塑料在变化水动力条件下的团聚动态,厘清微塑料在垂向水体中的迁移过程,考察水动力介导下微塑料表面生物膜的定殖模式,解析“微塑料圈”的形态结构,阐明“微塑料圈”复合体系与有机污染物、水生系统初级生产者和生源要素的交互效应,揭示“微塑料圈”复合体系介导的水环境生态效应。为水利水运工程建设和运行下,水体中微塑料的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变化水动力条件下微塑料的迁移行为 
    (2)“微塑料圈”复合体系介导的水生态环境效应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厘清变化水动力条件下微塑料的迁移转化模式; 
    (2)揭示水环境中“微塑料圈”形成过程; 
    (3)阐明“微塑料圈”与周围水生化环境的交互效应与机制。

    预期成果: 
    (1)揭示水动力介导下微塑料的迁移行为和生态环境效应,为水利水运工程建设下微塑料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2)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6篇 
    (3)申请/授权知识产权1件 
    (4)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2-3次 
    (5)培养研究生2-3名

    科研平台及研究队伍: 
    本项目依托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 2011年1月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依托重庆交通大学和 长江航道局建设。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以国家发展规划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据, 以应用基础和技术研究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依托单位的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建设一流的内河航道 整治工程技术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人才培养及技术交流与服务平台,成为支撑我国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引领行业技术创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基地。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技术委员会由多位院士专家组成,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和长远规划从战略提供了重要帮助。中心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150余项,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以及行业科学技术进步奖,拥有多个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水平的监测设备,拥有国家发明专利 100 余项,相关科研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长江上游等重点水利水运工程中,大幅度减少航道整治投资及维护费用。当前,国家提出“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但明确提出“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的思想,中心今后的科研布局将集中聚焦于水利水运的生态环境领域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科技攻关,本项目研究内容与中心发展方向深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