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风采 查看更多
陈祖煜
简介

陈祖煜,1943年2月生于重庆,水利水电、土木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1年在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发展完善了边坡稳定分析理论,解决了中国小湾、天生桥等多个大型工程滑坡险情的工程措施难题。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电力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茅以升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大奖1项。

长期从事边坡稳定理论和数值分析的研究工作。发展完善了以极限平衡为基础的边坡稳定分析理论得出了边坡稳定分析上限解的微分方程以及相应的解析解将有关理论和方法推广到三维问题的求解,使边坡三维稳定分析成为现实可行先后提出并解决了小湾、天生桥、漫湾、二滩、天荒坪等大型工程滑坡险情的工程措施并成功实施编制的边坡稳定分析软件STAB已形成一个具有141个应用单位的用户网。

学术兼职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常务理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副理事。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程科学部科技委员会委员。

岩土工程学报编辑委员会副主编。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

学术成就

长期从事边坡稳定理论和数值分析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有关研究成果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获茅以升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大奖、黄文熙讲座撰稿人等国内岩土届的最高荣誉。曾任三峡、小浪底、长江干堤加固等工程的安全鉴定、验收和咨询专家。

发展完善了以极限平衡为基础的边坡稳定分析理论;得出了边坡稳定分析上限解的微分方程以及相应的解析解;将有关理论和方法推广到三维问题的求解,使边坡三维稳定分析成为现实可行;先后提出并解决了小湾、天生桥、漫湾、二滩、天荒坪等大型工程滑坡险情的工程措施并成功实施;编制的边坡稳定分析软件STAB已形成一个具有141个应用单位的用户网。并成为汶川地震专家组成员。

个人荣誉

1977年10月,在北京市科技大会上被授予北京市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9年,“边坡稳定分析的极限平衡法”研究项目获能源部科技进步(论文)一等奖。

1992年,“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岩质高边坡分析与治理研究”,电力部重点科研项目,获电力部科技进步应用二等奖。

1993年,“漫湾水电站左岸边坡稳定分析研究”,电力部重点科研项目,获电力部科技进步应用二等奖。

1994年论文“边坡稳定分析的塑性力学上限解”,获第三届(1994-1995年度)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1995年,电力部重点科研项目“漫湾水电站左岸边坡稳定分析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应用三等奖;电力部重点科研项目“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岩质高边坡分析与治理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应用二等奖;被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6年,国家“七五”攻关科研项目“岩质高边坡稳定分析和软件系统”获电力部科技进步应用一等奖;被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授予国家“八五”攻关先进个人称号。

1997年,“沟后面板砂砾坝失稳机理及溃决过程研究”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获茅以升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大奖。

2004年,“云南省务坪水库软基筑坝技术”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应用二等奖。

2009年1月,根据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SoilMechanicsandGeotechnicalEngineering)亚洲区成员国和国际学会主席投票表决结果,该学会秘书长泰勒教授(RNeilTaylor)致函各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宣布陈祖煜院士当选为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副主席(亚洲区主席),任期为2009年10月~2013年。他是中国岩土工程界首次在该国际学会担任核心领导职务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