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文科技成就奖获得者胡四一同志的获奖感言

2022-11-15 17:41

  【编者按】11月8日,2022中国水利学术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同志出席会议,听取有关专家报告。水利部副部长朱程清同志主持开幕式并致辞。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春宏同志宣读了公布2021年度“刘光文水文教育科技基金”获奖名单的通知,水利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利学会原理事长胡四一同志荣获刘光文科技成就奖。这是胡四一同志在大会上发表的获奖感言。

  尊敬的朱程清副部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授予我刘光文科技成就奖,这是一个非常崇高的荣誉。获此奖励,我倍感荣幸。

  刘光文先生传道育人、精诚治学,毕生致力于水利事业,是新中国水文高等教育的奠基人和水文学科的开拓者。1952年,国家百废待兴,水利建设任务繁重,刘先生在华东水利学院主持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水文本科专业和水文系,牵头组建了当时全国最高水平的水文专业教师队伍,明确提出以工程水文学作为学科发展方向,以培养测、报、算能力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培养高级水文人才作为育人目标,使水文系在成立伊始就立于国际水文科学前沿,为中国水文高等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光文先生在水文科研和教学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主编了我国水文界最有影响且使用广泛的专业教材《水文分析与计算》;主持开展了长江三峡大坝设计洪水计算等水文科研课题,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为我国水文学科和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刘光文先生心系祖国、情系水文,一生以德待人。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刘先生从德国学成,穿越枪林弹雨,回到祖国怀抱,开启他钟爱一生的水文事业,直到逝世前还填词抒发对水文科学的眷恋:“此生谁料,心在水文”。刘先生关爱同事,在同事生活拮据的日子里,他冒着被批判的风险,把刚刚领到的工资送到同事手中。刘先生爱护自己的学生,在学生毕业时,题词勉励,并在临别宴会上为同学们敬酒饯行。他一生简朴,两袖清风,连自己的遗体也捐献给了医学事业。刘光文先生真可谓“水文学问人生,河海大家风范”。

  今天,中国水利学会,水利部水文司与河海大学联合颁发,以刘先生命名的刘光文科技奖,就是要让我们永远铭记先生崇高的思想境界、精湛的学术专攻、严谨的治学作风,就是要学习先生对中国水利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奉献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为人师表、甘为人梯的高风亮节,不断发扬光大先生深爱的水文事业。唯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先生,对得起我们所从事的事业。

  我的大学和研究生是在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度过的,所学专业是陆地水文。作为学生,刘先生概率统计考题的难度、论文审稿的严谨以及对工程水文分析的高度责任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感受师表风范,获益良多。毕业以后我一直从事水文水资源科研和水利管理工作,以2005年为界,职业生涯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3年开始,我在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计算水力学和流域防洪减灾科研工作。主持过多项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其中“长江防洪系统研究”“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安全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长江防洪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获得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研成果奖。这段时间,我心无旁骛,潜心研学,一干20年,向往成就自己的科学家梦想,也曾获九八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我当时对防洪系统建模有着浓厚的兴趣,沉浸其中,乐此不疲,那种着迷、快乐和成就感,恐怕外人是无法体会的。十年磨一剑,我不断拓宽和深化自己的研究领域。在基本上解决了计算浅水动力学的核心算法后,我和课题组转向长江防洪系统实际建模,建立了长江防洪系统水沙模拟和调度仿真整体模型。采用所建模型,对长江中游大洪水进行系统反演,揭示高洪水位的形成原因及其与江湖水情的相互作用,解决了防洪措施蓄泄后效评估和工程优化调控模式等关键难题,为防洪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定量的设计依据。

  第二阶段,2005年开始,从事水利管理。16年前组织上决定我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向,从科学研究、学术管理转向国家管理和公共服务,当时就感觉到,这可能意味着自己学术生涯的结束,至少在专业上不会长进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有机会从更高层面上来思考和研究中国水问题,并从宏观、战略、决策高度亲历努力解决中国水问题、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的伟大实践,这也是我——一个水利科技工作者学术研究的自然延伸和升华。在担任水利部副部长十年期间,我着力于如何从党和国家高度思考水利工作,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谋划水利发展,从宏观战略层面切入破解水利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创新思路推进水利进步。具体来说,从研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到“三条红线”指标体系构建;从水资源配置调度,到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从水功能区划和监管,到突发性水污染的处置;从水利科技创新发展,到重大课题调研咨询;从农村水电增效扩容,到小水电的绿色发展;从水利信息化的推进,到水利教育培训规划的落实;这些水利工作都多多少少留下了我一路前行的足迹,凝聚着我的热忱、思考和努力,也算是我对履行职责使命交上的一份答卷。

  回顾过去,尽管在水利科研和管理上做了一些工作,深感远远不够,今后的工作更加任重道远,因人生中的水利缘分,我依然会永远热爱水利,情系水利、关注水利、支持水利。

  最后,再次感谢中国水利学会、水利部水文司、河海大学,感谢一直支持、帮助、陪伴我的同行和朋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