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河务局 王向涛)传统的汛期采集、传输、处理等技术手段,目前已无法满足繁重紧急的防汛需要。争取防汛主动权,出路就在信息化。随着科技信息化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E时代,计算机网络对于我们治理和开发黄河发挥了重大作用,在调水调沙试验期间,黄委利用网络数字化信息制定“三条黄河”使其利用网络的快速传递信息的有效性、价值性,更大挖掘黄河的潜在能源,找到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一条新途径。
防汛通信网发展的驱动力是其在水文报汛、抢险救灾、防洪调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建立,进一步改善了报汛条件,为解决报汛问题提供了方便可靠的途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可将流域内各站的降雨大小和始末时间实时传送到中心站,为防汛指挥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为此,长垣河务局防汛现代信息化建设对当前防汛工作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进行现代信息化建设前,防汛系统仅是通过电话、电报、传真来实现防汛信息的上传下达,工作效率低、漏洞多。进行防汛会商系统建设后,不仅实现了水、雨情变化实时监视,还以图形、文字、表格、图像等多种方式提供洪灾的背景资料,为领导指挥防汛抢险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进一步完善局域网建设,加大资金建设,广揽人才,对办公系统更新。丰富治黄手段,长垣局对县局至市局的微波通道进行扩容改造,现在的防汛信息采用的是宽带网。建成防汛大屏幕投影会商室、电子水情显示屏。建成了网络中心机房,添置了较为先进的网络设备。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为“数字水调”和“工情险情实时监测系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传输通道。
一、长垣局防办为得到更快更新的黄河信息,利用局域网优越性,自制网页,便于查找防汛资料、学习新的科技防汛知识及了解最新防汛动态,网页主要录入的有长垣河务局防汛中心成员、防汛办公室成员分管工作内容,有各类防洪预案、防汛手册、防汛简报、防汛大事记、防汛动态、队伍、料物管理等很多内容,该内容一目了然,实现了“一线代万卷”的作用,自控导工程班组配装上微机,并进行局域网管理,加强信息化培训,更能体现防办网站的作用性,增强了一线班组的防汛知识,能更快的了解黄河上游的动态这是该局加强“数字防汛”建设的一项新变化、新突破。
二、汛期,为了让负责防汛的各级领导及时掌握最新水情、汛情,防汛办公室人员利用网易泡泡和“QQ”及时给县委、县政府领导、县、乡防指成员、水利站长的手机上发送短信传送新水情和汛情,以便领导们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水情、汛情,及时掌握自己所管辖范围内的洪水表现情况,防办人员还利用“QQ”和网易泡泡的传送速度快,受网络数据包影响小,特别是用网高峰,更能显示它的优越性,为上级领导机关得到更新的数据提供便利,为防洪指挥调度做好充分准备。
三、杨小寨闸实现了涵闸远程监控,远程监控系统的安装,使引黄涵闸放水流量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对引黄涵闸进行时时监控,为黄河防汛增添耳目,为黄河不断流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效地控制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应用,为黄河防汛提供保障。
四、应用了水情查询、工情、险情会商系统软件、极大的缩短水情信息、暴雨、洪水信息的获取时间,为我们及时提供良好的决策环境,也为防汛减灾赢得时间,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争取主动。
五、运用了网络电视会议系统,实现了上下指挥部之间的异地电视会商;防汛指挥系统是防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系统,形成会商网络,使各方与会人员犹如身临会议现场,实现了面对面的沟通和会商。能使防汛指挥人员和专家及时直观地了解基层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方案,保证防洪工程安全
六、为了提高防汛测报工作的现代化水平,确保河道工程所有水位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连续性和完整性,长垣县在省局的指导下,在周营上延控导工程7坝处安装了自记式水尺,从而为研究黄河演变规律、水位资料整编提供可靠依据,奠定坚实基础。
防汛信息化工程是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当前实施防汛信息化建设只能从实际出发,按照先急后缓、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确保重点,逐步到位”的思路,集中力量紧密围绕“防汛”这个重点领域,率先实现信息化,以进一步提高防汛能力。重点建设以防汛办公室为中心的防汛指挥系统。该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子系统、通信子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优化决策子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防汛指挥系统的建立,可以大大提高雨情、水情、工情、旱情和灾情信息监测和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对洪涝干旱灾害的发展趋势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和预报。为迅速制定和量化防洪方案、指挥防洪抢险救灾提供依据,为减轻洪水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巨大作用,事实证明了科技信息化是我们治理黄河和开发黄河资源的必然趋势,也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提供了有利的科学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