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江河水利志工作会议在都江堰召开

2003-11-20 10:08

    (水利学会通讯员张伟兵报道)由水利部办公厅、水利部江河水利志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办,都江堰管理局承办的“全国江河水利志工作会议”于2003年11月1~3日在都江堰管理局召开。

    来自中国地方志工作指导小组、水利部、各流域委和各省市自治区水利厅局,以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水科院等单位的100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江河水利志工作经验,推进新时期江河水利志工作的持续开展。

    会议首先由田嘉副秘书长代表全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致词,他祝贺在水利部党组的领导下,全国江河水利志的编修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并预祝本次会议开创江河水利志工作的新局面。

    会上敬部长作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推进全国江河水利志工作的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讲话首先分析了当前全国水利工作的形势,回顾了20年来江河水利志工作的主要成就,指出江河水利志既是全国地方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水利基础工作的有机构成,是关系到水利工作过去、现在、未来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水利系统大部分单位完成了第一轮江河水利志编修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各级水利单位共编纂各类江河水利志书1792种,占计划总数的90%,其中正式出版的约占1/3。尚未完成第一轮任务的单位更要有责任感、紧迫感,抓紧制定扫尾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切实保证在2006年全面完成第一轮修志任务”。修志工作完成和出版较早的单位,应开始续修工作。

    水利部办公厅主任、江河水利志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顾浩作了“抓住机遇  开拓求实  促进江河水利志工作上新水平”的工作报告。他指出,20余年来江河水利志编修工作“成果多,范围广,门类全,影响大”。各级修志部门积累了丰富的修志工作经验。目前,第一轮修志工作的扫尾任务还很艰巨。虽然编修成果丰富,但公开出版发行的志书占的比例还比较低,评审、鉴定和验收的工作量仍然很大。他强调指出,新时期江河水利志工作的目标是:在目前基本完成江河水利志第一轮修志工作的基础上,经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到2006年全面完成第一轮全国江河水利志的编修任务,形成中国新一代江河水利志门类较为齐全、质量基本合格、具有精品之作的志书体系。已完成第一轮修志出版任务的单位,要开展续修工作的资料准备和第二轮修志工作试点。为顺利完成本届修志任务,各单位要做到:①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各单位编委会组织实施”的工作体制;②积极落实“一纳入,五到位”的工作要求;③在中国水科院内,建立并完善江河水利志收藏馆;④促进江河水利志资源的开发利用;⑤推进江河水利志工作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

    长江委、黄委、浙江水利厅、都江堰管理局的代表分别就本部门的史志工作作了发言。江河水利志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科院教授周魁一作了“信息时代江河水利志的价值定位”的学术报告。
  会议分小组就各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了交流。顾浩主任最后作了总结讲话,指出新时期水利志工作要“坚持一个总体目标不动摇,落实两项重要任务不放松,紧紧抓住三项工作重点,建立并逐步完善四种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