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时刻,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于2007年10月30日~11月1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水利部部长陈雷亲临会议,并作了题为“关于水利发展与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的年会主旨报告。出席年会开幕式的领导还有江苏省副省长仇和、水利部原副部长翟浩辉、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苏州市副市长程惠明、韩国水资源协会副会长Chun Si-Young等。开幕式由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高安泽主持。
陈雷部长的报告就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防汛抗旱工作、民生水利问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管理问题、节水型社会建设、流域管理问题、深化水利改革、水利政策法规、水利科技创新、加强自身建设和水利现代化等12个问题做了全面深入系统的阐述。报告指出:要把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谋划水利建设、促进水利发展、深化水利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并提出“五个坚持”,即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统筹兼顾,把推进水利协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与时俱进,把水利改革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节约保护,把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现代水利与河湖管理”。与以往大致相同,本届年会内容仍然是三大“板块”在三天内展开,其中第一天为大会,举行开幕式,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作大会主旨报告和特邀报告;第二天为分会,共设六个分会场,人选年会《论文集》的论文作者参加各自分会场的活动;第三天为技术考察,实地考察江苏的现代水利建设成就,学习其河湖管理经验。
在第一天大会期间,围绕年会主题,共邀请了十位水利行业内外具有影响的专家、学者作了特邀报告。其中,江苏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首先就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以及治理的初步成果作了“太湖应急治理的初步实践与思考”的报告;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钱敏就2007年淮河大洪水如何实施科学调度,取得胜利作了“科学调度治淮工程、有效实施洪水管理”的报告;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司长孙继昌围绕河湖功能、面临的管理问题作了“关注河湖、永续利用”的报告;交通部原总工程师、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曹右安就航道疏浚和河道整治作了“疏浚土的有益利用”的报告;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王毅副所长从中国水问题转型、面临的新挑战出发,作了“中国的水问题、治理转型与体制创新”的报告;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超教授在分析流域水环境水生态情势、污染成因的基础上作了“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构想与展望”的报告;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研究员从他率领的课题组如何参加环保总局编制“十一五”规划作了“国家‘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战略规划”的报告;清华大学水业政策中心主任傅涛教授围绕水业市场化如何改革作了“特许经营改革与城市水业监管”的报告;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叶建春也围绕2007太湖蓝藻爆发,在其爆发成因分析的基础上作了“实施太湖流域综合治理与管理,改善流域水环境”的报告。自2003年起,每年的学术年会都特别邀请获得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的项目作大会特邀报告,今年被邀请作报告的获奖项目是“‘数字黄河’工程研究与应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代表项目组作了“数字黄河”的报告,报告简明扼要,阐述了“三条黄河”的含义、框架与应用,以及关键的科学技术创新。
在第二天分会期间,300余名国内外科技工作者携带他们各自成果参加了相关分会场的活动,进行了同行间的、面对面的学术交流。6个分会场分别是:流域生态安全评价与保护、人类活动与河口、雨水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物理模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湖泊健康与水生态修复(江苏分会场)和国际分会场。6个分会场共宣读、交流论文49篇,其中人类活动与河口分会场还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陈吉余院士作了“长江口北支非常态潮汐水道的演变过程”的报告,邀请水利水电出版社的王照瑜编审作了“论文与书籍写作文献导引”的讲座。国际分会场吸引了来自韩国、日本和我国的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围绕河湖水生态修复、非点源污染防治展开了热烈讨论。6个分会场还各自评出了5篇优秀论文,给第一作者颁发了获奖证书。
总之,2007学术年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1、层次高、规模大:水利部、江苏省、苏州市等有关方面领导到会祝贺,陈雷部长亲临会议,并作了年会主旨报告;所邀特邀报告专家绝大多数是活跃在一线上的权威专家学者;今年首次邀请了水利科研、设计、施工、管理和教学一线的技术骨干,还特别邀请了已退居二线的学会资深会员,共享年会的浓郁的学术氛围。尽管做了严格的控制,本届年会的规模仍超过600人,为历届之最。
2、内容丰富、安排紧凑:年会期间,同期举办“2007中国水博览会”、召开“第二届中国水务高峰论坛”,年会代表选择参加了相关活动;会议的最后一天还分二条线路组织代表考察了江苏现代水利建设成就和河湖管理经验。年会期间,利用晚上时间召开了学会八届七次常务理事会和八届四次理事会。
3、富有成果、富有收获。年会的主要成果是大会报告,特别是陈雷部长的主旨报告,报告逻辑严谨、思路清晰,无疑是指导当前和今后水利工作的重要报告,在与会代表中形成了强烈的共鸣,在行业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此外,对与会代表而言,不仅聆听了高层次的大会报告,考察学习了江苏的现代水利建设成就和河湖管理经验,而且还加强了同行间的接触和交流,推动了“同行认可”价值体系的深入人心。(中国水利学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