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浩 中国水利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纪念李书田先生诞辰110周年,深切缅怀李书田先生为水利科学和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激励广大水利学会会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为水利中心工作服务,为实现中国水利现代化和为中国水利学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李书田,字耕砚,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工程专家,是中国近代水利科学的开拓者,也是中国水利学会的前身――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1900年2月10日出生于河北省昌黎,1917年考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预科,192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北洋大学土木系,随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继续攻读土木工程专业,1926年获得博士学位。1927回国后,先后担任北洋大学教授、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唐山交通大学)院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抗战期间先后执掌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西昌技艺专科学校、贵阳理工学院、贵州大学、北洋西京分院等6所院校。 1949年赴美,当过工程师、教授,他是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员、美国土木工程协会会员。1988年在美国逝世。
李书田先生的青年时代,中国的水系紊乱,洪涝干旱灾害十分严重,加之军阀混乱,贪污成风,水利不兴,经济凋敝,老百姓民不聊生,社会各界对水利事业给予极大关注。李书田先生等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出国攻读工程学科,致力于中国的水利事业。在李书田学成回国的第二年,即1928年,他就与李仪祉等水利先驱酝酿组织中国水利工程师协会,希望通过学术组织推动水利科学与水利事业发展。后因时局变动,没有结果。1930年导淮委员会举行导淮计划讨论会,国内水利专家集聚南京,李书田再次提议组织中国水利工程师协会,又没能办成。1931年李书田、孙辅世等到南京,与张自立、须恺、陈懋解等再次相商组织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经过两次筹备会议和一系列会下工作,终于在1931年4月22日,以李仪祉为会长、李书田为副会长的中国水利工程学会宣告成立。学会成立后,以联络水利工程同志,研究水利学术和促进水利建设为宗旨,积极开展活动,为当时水利建设和水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促进了中国水政统一;促进了水利立法;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水工实验馆;创办了《水利》月刊;编订了《水工名词》;以及创办现代水利高等教育,培养教育了大批水利科技人才的等等。在这些主导中国水利发展走向的重大成就中,李书田先生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在推动建立水工实验馆问题上,李书田先生曾积极奔走呼吁,他在开会词中讲到:“近数十年来,欧洲大陆各国,对水工实验极为注意,以模型所得之结果,校正计划所费甚省,收益实大”。他与李仪祉先生一起,以中国水利工程学会正副会长名义,致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呈请设立水工试验馆文》。指出:中国“无年无地不遭水患。”“水利为农田命脉。现全国水灾奇重,目下最为急要者,自为水利工程,但现在办理水利工程,每一计划、一切人工物件动需千、百万元。”实不如水工实验,再行举办,以求节省人力物力和免遭失败。经过多方努力,终于促成了中国第一个水工试验馆的建立,并于1935年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第五届年会期间,成立了水工试验所及其董事会,李仪祉任董事长,李书田任副董事长。该水工试验所的建立,奠定了中国水利科学研究的基础。
李书田先生是水利工程学会会刊――《水利》月刊的积极创始人之一。在月刊第一期上,李书田发表了创刊词。在论述了《水利》月刊的重要意义后写道:“幸近年从事水利工作,并侧名于中国水利工程学会,追随于各水利专家之后,窃拾唾余,略有千虑之一得;复经会内同仁协议,为贯彻研究水利学术,及促进水利建设,组织出版委员会,刊行水利月刊,专载关于水利之论著计划译著时闻等文字。”水利月刊创办于1931年7月,从创刊至1948年3月停刊,共出版15卷83期。水利月刊的出版,对于贯彻学会宗旨,推动水利学术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书田先生注重以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国治水实践。他担任过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顺直水利委员会会长(熊希龄)秘书,还担任过黄河水利委员会副委员长。华北水利委员会曾制定《永定河治本计划》。水工实验所曾对黄河泥沙、永定河官厅水坝、卢沟桥滚水坝等进行泥沙、水工实验等。他创办、参与和供职的这些机构、团体都曾致力治理当时的严重水患,因时局不济、外患内乱,许多设想没有成功。但这深刻体现了中国知识界、科技界拳拳报国忧民之心。
为鼓励学术研究,培养水利后备力量,中国水利工程学会曾设立了多项奖励基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耕砚论文奖”和“仪祉奖学金”。耕砚论文奖,是以李书田先生的字命名的。李书田先生捐款800元作为此项奖励基金。1934年通过的《耕砚论文基金章程》规定:“耕砚论文奖授予本会员在《水利》月刊上发表的优秀论文作者”。该项奖励的奖牌正面是李书田的头像;奖牌背面是论文获奖者的名字和获奖论文名称。李仪祉和张含英曾是耕砚论文奖的第一届和第二届获奖者。1940年7月,李书田提议在各大学中征文,举办了“耕砚论文奖竞赛”,评出第一名房广猷,并列第二名周芳田、朱登皋,第三名毛昶熙。耕砚论文奖的设立,对于促进水利学科进步与发展、培养和推介水利人才、提高学会的社会声誉等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回顾这段曲折的奋斗历程可见,李书田先生对中国近代水利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对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的贡献功不可没。同时也体现出年仅30余岁的李先生在当时的学术地位和威望是非常高的。从他在《水利》月刊创刊词中写的“追随于各水利专家之后,窃拾唾余,略有千虑之一得”的言语中,也可看出李先生治学严谨,为人谦虚的品质。
李书田先生为水利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培养了大批水利人才。尽管1949年离开了中国,但他的学生大都成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的栋梁。
今天,我们深切缅怀李书田先生参加创建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作出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为水利事业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和科学严谨的优良作风。现在,我国水利事业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进展,有三峡、小浪底等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成就和管理等非工程方面的进步,但是我们面临的水问题依然十分复杂。水利事业任重而道远。在新时期的治水实践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水利工作者和中国水利学会的优良传统,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广泛联系水利各学科的科技工作者,促进水利科技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开拓进取,紧密围绕新时期的水利实际,进一步发挥中国水利学会的积极作用,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