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水利 跨向生态畜牧业的重要跳板

2003-06-17 13:14

  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陶利镇通史嘎查(村)牧民乌兰巴格家近两年累计开发了200多亩水浇地,种植饲草和饲料玉米,每年打草1万公斤,收获秸秆近2万公斤,圈养200多只羊和十几头牛,家里的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多元。  

  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杜梓告诉记者,以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建设为重点的牧区水利不仅解决了草畜矛盾,更重要的是使牧民在受益的同时从观念到行动都开始向生态畜牧业靠拢,开发牧区水利成为传统畜牧业跨向生态畜牧业的重要跳板。  

  据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统计,草原节水灌溉示范草场与天然草场相比平均单产可提高15倍,与一般灌溉草地相比节水60%。牧民户均拥有30亩-50亩灌溉饲草料基地,就有了致富的基础保证。草原生态学专家、内蒙古大学教授刘钟龄认为,在内蒙古干旱、半干旱牧区,水利建设应以建设人工灌溉饲草料基地为核心,如果能实现存栏畜均0.1亩的灌溉高产饲草料基地,加上打草、贮草,将能保证牲畜安全过冬,并将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乌审旗的图克镇实现了无旱地种植的目标,灌溉饲草料基地人均达到了10亩,位居鄂尔多斯市第一。1996年这里开始引导牧民走以水利建设为中心的“高效益家庭牧场”之路,要求每户养殖规模在200只羊以上,为此至少要建20亩灌溉精饲料地、30亩人工灌溉优质牧草地和500亩改良草场,达到畜均贮草150公斤、贮料50公斤,加上经济作物的种植,户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  

  图克镇党委书记钟乌拉告诉记者,全镇有70%的户达到了建设标准。高效益家庭牧场的建设促成牧民养畜观念的四个转变:向建设养畜转变;配春羔转变为配冬羔加快牲畜出栏;羔羊2年以上出栏转变为当年育肥出栏;养羯羊转变为养母羊。通过这种转变加快了畜群周转,减轻了草场压力,在建设灌溉饲草料基地的同时,牧民改良草场和治理荒漠草场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目前,内蒙古已编制出了牧区水利建设规划,按照规划到2010年将新增灌溉饲草料地866万亩,节水改造252万亩,加上原有部分总规模将达到1223万亩。可使5.8亿亩可利用草场实行轮牧,70%的可利用草场得以休养生息。届时全区将有65%的牧户拥有自己的饲草料基地,灌溉面积户均达到25亩,畜均达到0.2亩,灌溉饲草料基地每年可提供150亿公斤优质干草和饲料,为集约化舍饲、半舍饲提供稳定的饲草料来源,使牧区水利真正成为传统畜牧业跨向生态畜牧业的跳板。